调整心态,轻松上阵
1.积极暗示,强化自信
这段时间,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考生每天可对自己进行积极暗示,强化自己的信心,自我打气“我行,我一定行”。
2.调节情绪,适度运动
在复习和高考中,处于消极情绪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调节。情绪紧张时,听听轻音乐,适度做些体育锻炼;考场上可深呼吸、望望窗外,只关注当下,告诉自己认真做好试卷即可……
3.自我质辩
有些考生距离高考越近,越担心自己的能力。那不妨进行如下自我质辩:
▲自问:这种担心有必要吗?
▲自答:毫无必要,平时自己学习认真,虽不十分优秀,但只要认真做好考前准备,正常发挥,考试完全可以考好,不必苦恼。
●又问:这种担心有利吗?
●自答:没有,它只会转移我的注意力,多想无益。
◆再问:我该怎么办?
◆自答:最要紧的是对考试充满自信,要有条不紊地复习,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事情。
通过这样自我质辩,心中的担忧也就化解了。
4.坦然面对现实
四川理科状元张力以688分考入北大,他说:“我在考试时有点紧张,但是我想,这样的考试每个人都会紧张,谁在考试时调整得快,谁就能考得更好。结果,我坦然面对紧张,得到超常发挥。”
考前睡得着是好事,睡不着是常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恰恰是本身的恐惧害怕。当进入考场感到有些紧张时,不要过分在意,不妨提醒自己,这是完全正常的,高考状元也紧张,相信紧张很快就会过去。
5.克服不良心态和情绪
过度疲劳引起的烦躁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身体长时间处于疲劳超负荷的状态下,人就容易烦躁不安。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首先要采用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为防止长时间学习出现脑疲倦现象,可指导学生采用“分割记忆法”和“避免干扰法”进行学习。
因为大量的实验都证明,连续数小时的集中记忆,不如分成数次,采用分散复习的效果好;文理科相互交叉学习,记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材料相似而带来的干扰,提升复习效果。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安排并督促学生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比如慢跑、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学会放松,适当交流,适当活动,给自己减压,全面开放自己,不要跟自已过不去。
过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
如果近期考试出错较多,你不妨这样想:幸亏不是高考,试卷出得真好,小部分题目才是我没有掌握的,找出了我的薄弱环节,正有利于我查漏补缺。
认为“我不行”的自卑心态
自卑,通常源于自信心缺乏和过分注重跟别人的攀比。
如果你不自信,建议你:
(1)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勇敢要表现在脸上。
(2)走路挺胸抬头,雄纠纠、气昂昂。
(3)运用积极的暗示。相信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守住自己的看家本领。
如果你的烦恼和痛苦是和别人比出来的,那就不要和别人比而要和自己比。成功不是超越、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觉得“都会了”的自负心态
自负,源自于自信心膨胀。
自负的考生要客观地评价自己、看待他人,让他们懂得“山外有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
其次,要给自己创造一点儿遭遇挫折的机会,因为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考生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
第三, 要时刻提醒自己:看清自己,高考容不得一点疏忽,一分之差可能结果完全不同,所以一定要踏实下来,把临考前该做的事情做完、做细、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放言“管他呢”的厌倦心理
“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一切都感觉无所谓”,这是部分考生身上容易出现的又一种不良心态。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已经为高考准备了三年了,到了最后时期,该学的都学了,就开始放松。
但现在,我们还不是放松的时候,现在是再提高阶段,是最大程度呈现实力的阶段。历届高三有太多的现实证明,考前几天百分之百是能提高成绩的,提高十几分都有可能。
过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
拥有平常心。
“淡泊名利而不回避现实,执着努力而不注重得失”,有一种勇气、一种从容不迫,愈临近高考心愈要平静,淡泊心态学出真精彩,考出真精彩!
图片来源:(摄图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