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高考改革终于在千万众瞩目下登台亮相。此次改革最引人注目之处莫过于“考前填报时代”的彻底终结:即从今年开始,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这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的一次历史性改革。
我国高考志愿填报的基本方式大致分为三种:高考前的猜分填报志愿,高考后的估分填报志愿和据分填报志愿。分批次填报志愿的,一般是上述某两种的结合使用。所谓猜分填报志愿,是指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主要在5月中下旬,即高考还未进行之前,考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平时学习情况和模考成绩猜测高考分数,据此填报高考志愿,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省和吉林省一直沿用此方法。其实,不论是考前填报还是考后填报,都难逃“唯志愿论”和“唯分数论”的两极分化,二者皆难逃“盲目”选择的嫌疑,这令一个类似万全之策的解决方案的制定变得绝不可能,政策的制定显然预料到了这一点,因此如何更大程度上的将机会公平释放给每一位考生,将方针的调整从“最佳”改为“更优”成为此次北京高考改革最有价值、也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亮点。
值得肯定的是,考后填报志愿从客观上避免了考前填报的巨大盲目性,考生对考试难度、自身成绩定位有较为清晰的自我鉴定,另结合近几年的报考院校的报录比情况、所报专业热度于自身兴趣情况双向权衡,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考前填报种种盲目性的弊端,大大减少了“高分落榜生”、“低分投机生”的存在,最大限度的体现高考——这一目前中国最大的选拔性考试所应具备的公正,再一次将机会人人平等的权杖交给考生。如此而为的优势,也体现在其他沿用考后填报方式的地区每年高达90%的一志愿录取率上。
尽管有人指出,考后填报更易招致学生牺牲个人兴趣、以一考定终身的方式来决定一切,对平时成绩不错的考生来说并不足够公平,但此次北京高考改革颁布的契机恰逢2014年11月全国高改政策的出台,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经教育部决定,自2015年起,高考成绩将不再用一考定终身的方式来决定学生去向,通过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来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如此举措,再加上考后填报的客观性、可靠性优势,从总体上为更广大数量的学子搭建了通往理想高校的桥梁。
由“最佳”跨越到“更优”,科学的志愿填报政策不再在追求面面俱到的路上步履维艰,而是把目光重新聚回考生切身利益本身,这既是考生的福利,也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带来新的启迪,与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改革精神一脉相承,又契合北京实际情况自成体系。尽管改革依然面临许多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但庆幸的是我们正在努力释放更多公平的机会,这一点毋庸置疑。
优志愿让您的高考志愿填报不再迷茫,服务覆盖全国16个省,永久免费!
登录:www.youzy.cn 现在注册免费永久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