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高考脚步的临近,毕业班孩子们即将走进考场。面临大考,谁不想让孩子当赢家?然而,大考成功靠什么?怎样才能当赢家?关键时刻心态很重要。可以说,在临近大考的日子里,孩子们的心态比实力更重要。所以,只要调整好心态,就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水平。为此,家长朋友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孩子把消极心态转变为积极心态。
1、把惧怕考试焦虑转变为接纳考试焦虑
一个女孩咨询说:面对一次次考试,压力很大,觉得特别累,自己平时学习挺用功,可最近面临毕业前的考试,心里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
这个女孩就是出现了考试焦虑。很多家长和孩子惧怕考试焦虑,唯恐考试焦虑影响了临场发挥。其实不必这样,我们应该指导孩子把惧怕考试焦虑转变为接纳考试焦虑。因为一般的考试焦虑对大考有利无害。
绝大多数的考试焦虑都在适度范围。我们曾以初高中毕业班同学为被试,进行过多次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的考试焦虑测试得分都在适度范围。所以,千万别夸大自己的考试焦虑来吓唬自己。即便是有些孩子考试焦虑很重,也是因为对考试焦虑的害怕导致的恶性循环,叫做二度焦虑。只要对考试焦虑不再担心害怕,焦虑就会淡化。
适度焦虑对大考不仅无害而且有利。适度焦虑能使孩子保持学习的警觉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它使孩子们具有一种明确的考试意识,时刻提醒自己是在临考前的非常时期,要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适度焦虑会调动孩子身体的能量,使孩子以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在紧张的时候,人的精力和体力比平时要强。在非常时刻,有些人会使出平时难以想象的力量完成任务。紧张时人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有助于人战胜困难。
适度焦虑还有助于保持大脑足够兴奋。平时,在学习中难免会有抑制的时候,容易疲倦。正是适度焦虑使孩子的大脑保持了必要的兴奋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面临大考,不要再让考试焦虑吓唬自己了,请勇敢地对自己说:紧张起来吧,适度焦虑,会让我考出更好的成绩。
2、把关注考试结果转变为关注备考过程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被试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事先激发他们不同强度的目的性,比如设置价值不同的奖品。结果发现,被试目的性越强,越全神贯注地努力,手越颤抖得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手的颤抖是目的性过强造成的,所以,心理学家就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目的颤抖”。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过于注重目的,过于在乎结果,反而不容易成功。
常有孩子对我诉苦说,平时会做的题,一到考场上反倒答不上来,甚至脑子出现一片空白。就是因为太在乎考试结果,用心理学的话说,因为动机过强,用脑效率反而降低了。
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关系上,一般来说,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用脑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用脑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用脑效率。情绪紧张度过高,造成大脑过于疲劳,脑子反倒不听使唤了,降低了大脑认知活动的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懂得,最好的对策是把关注考试结果转变为关注备考过程,别太拿考试结果当回事,对考试要有点平常心,这样在考场上多少就能处之泰然了。
3、把担心考前生活转变为放心考前生活
大考将临,很多孩子对考前的生活也开始担心起来,怎么吃,怎么睡,怎么调生物钟,怎么找最佳状态……结果弄得考前生活陷于紊乱,心里更是紧张。
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学会顺其自然。
先说睡眠。有的孩子十分担心考前睡不好影响考试,于是,一到睡眠时间就硬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孩子应该明白,只要这样想,准睡不着。如果转念一想:睡好睡不好无所谓,困就睡,不困就学。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翻书,结果入睡反倒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总想怎样才能入睡,实际是刺激了大脑,而把这念头扔掉,大脑反而平静了。这就是顺其自然。
如果孩子考前真的睡不好呢?事实是睡好睡不好真的无所谓。这是因为所谓“真的睡不好”多是“主观失眠”。再说一夜不睡,通常并不影响人的记忆、思维等智力水平。这是心理学实验所证实的。
再说饮食。现在的生活水平完全能够满足脑力活动对营养的需要,所谓的营养补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有些家长买了很多补品,让孩子觉得考不好更对不起爸爸妈妈,反而增加压力。对所谓“营养补剂”,最好是不迷信、不依赖。孩子临考最好的饮食方式,也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4、把盯住大目标转变为盯住小目标
考前复习,不少孩子总是盯住大目标:总分要考多少,我要考哪个学校,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要实现远大的抱负。考前复习总是这样盯住大目标相当不好。
我们应该指导孩子学会把盯住大目标转变为盯住小目标,这叫做“目标分解法”。它可以分散人对大目标的注意,而着眼于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由于这种分解只是心理上的,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心理除法”。
越是到了最后的总复习阶段,越是需要运用好“心理除法”,比如,弄懂一道数学题,记好一个英语单词,掌握一个公式,学会一个成语,等等。目标越小越容易实现,越能增强信心和力量,越没有心理压力,就越能一步步走向大目标。
5、把紧张心情转变为放松心情
决定人心情好坏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不是我们面对的人和事物,而是我们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全在于我们用怎样的眼光去看。有时候,对同一现实情境,从一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从另一角度看,就可以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所以,我们应该指导孩子领悟到,面对人生难得的高考,为什么不可以换个积极视角,把痛苦的忍受变成快乐的享受?
6、把消极心理暗示转变为积极心理暗示
自我暗示的作用相当大。有心理学家给心理暗示效应起了个很形象的名字,叫做“标签效应”。给自己贴一个怎样的标签,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给自己怎样的暗示,就会有怎样的结果;以为自己怎样,常常就会怎样。
面对高考,想让孩子打败自己吗?办法很简单,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失败就在眼前。有些孩子的考试发挥不好,其原因往往就在于钻进了消极心理暗示的怪圈。他们经常的念头是:我不行,我就怕考试,我肯定会紧张,我又要失败了……
所以,我们应该指导孩子把消极心理暗示换成积极心理暗示。
在备考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这样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一是想象,比如,经常想象自己在考场上顺利考试的细节画面。二是通过语言给自己积极暗示。比如,经常默念或大声说出:我能行,我能成,我是赢家!
在考试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这样给自己积极心理暗示。发试卷前的几分钟里,在自己的座位上放松地坐好,轻轻合上双眼,均匀地呼吸,心中默念:这次考试我一定能考好,我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考试是我展示自己的好机会,我现在精力充沛状态很好。另外,如果在考试中遇到了不会做的题目,千万不要一味地想:我怎么这么笨,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应该这样想:这道题我一时想不起来,不过没关系,我可以先想想下面的题目,这道题过一会儿再说。这道题我觉得难,别人也可能觉得难,把别的题目答好,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大考面前智者胜。这份智慧,就是良好的应考心态。孩子们一旦有了这份良好的应考心态,必有大考的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