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卢从明教授正式与山东农业大学签约,成为山农大招来的又一只“金凤凰”。“山东农大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对人才也很重视,在组建团队、经费支持、实验室配备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条件,让我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卢从明动情地说。
和卢从明一样,仅在2017年就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海外优秀博士等27名高层次人才“落户”山东农大。不单单如此,该校人才队伍建设同样捷报频传,郝玉金、张彦教授等10余名教师入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等,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强大“磁场”。
该校党委书记徐剑波说:“小城市里办大学,人才是关键。学校紧抓‘双一流’建设机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培养与引进并行,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引进、教师培养方面的系列办法,‘一人一策’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发展平台,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人争先恐后努力奋斗的局面,相信学校定能实现新跨越。”
自2016年起,该校拿出专项经费,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纳入有关部门、各学院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鼓励各学院“量体裁衣”瞄准国内外优秀人才,一事一议提供科研、生活条件,用“真情”和“真金”把他们请进来。
也是在这一年,该校的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张彦教授得到了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山东农大此项目的又一次突破。山东农大就是通过“一人一策”的办法,把当时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基因表达中心做博士后的张彦“挖”过来的。
在泰安这座相对不大的城市里办学,如何留得住人才?山东农大使出了“大招”: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让他们人人得到发展,在学校找到归宿感。
“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条件,让他们住有所居,帮他们安排配偶工作、子女上学、体检等。校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建立一对一联系,经常面对面沟通交流,及时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也经常和上级有关部门联系,了解省里在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政策,主动推荐给老师让他们申报。”该校人事处处长周长新高兴地说,学校现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近10人,泰山学者近40人,近几年几乎没有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
如今,山东农大的高层次人才也向学校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张宪省团队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激素调控植物干细胞活动的分子机理,这一成果可以从源头去驯化和改造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木以及花卉,推进农业的智能化生产、工厂化生产;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付道林团队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克隆了太谷核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的子刊《自然通讯》上;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陈学森教授主持完成的“核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田纪春教授主持完成的“多抗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0及其选育技术”成果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