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布局,加强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热情,深挖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快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把质量作为本科教育的“生命线”
优化专业布局、固本强源。出台《本科专业优化调整方案》,逐步停招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专业,新增部分新工科专业,到2023年,学校本科专业数量将控制在70个左右。学校完善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三方联动,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主动对接服务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青岛市十五大攻势,新增加了海洋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工科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专业,提高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让学生走向社会更有“底气”。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2020年,学校9门课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个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获得受理,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正在公示。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努力构建由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双语课、慕课等组成的课程体系。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10门,有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出台《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的若干规定》,明确要求教授每人每学期为本科生至少主讲1门学分课程,每年不少于32个学时等,学校将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授课情况纳入对各教学单位工作年度绩效考核。85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除了带博士生,还经常为本科生开讲座、作报告。学校建立教师荣誉表彰体系,设立教学终身荣誉奖等奖项,突出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评价制度,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回归课堂。
通过发挥“一流”教师的头雁引领作用,山东科技大学本科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的“三早育人”体系得以落到实处。
把青年教师作为本科教育的“主力军”
加强教育培训,引导青年教师增强职业荣誉感。刚入职的青年教师要参加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培训班,全国模范教师、教学名师、育人楷模等现身说法;挖掘身边的“名人”资源,通过宣讲、辅导、报告等形式,引导教师主动去走近榜样、学习榜样。近日,山东科技大学举办2019年“最美教师”宣讲会,5位“最美教师”称号获得者从教学经历、教学感悟、教学方法、为人师表等方面,话家常,传经验。他们的经历不同,讲述的角度不同,但都表达了对学生的深爱,对教师职业的挚爱及教书育人的自豪与骄傲。
开展“传、帮、带”活动,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导航导师,“一对一”结对子;“老中青”教师各显其长,深入课堂;发挥离退休老教师经验优势,鼓励老教师参与课堂巡课、督导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让先进教学型教师为青年教师领航;实施青年教师菁英计划,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吕亚男,在老教师的帮助下迅速站“稳”讲台,她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充实到课堂中,为本科生培养灌溉“源头活水”。教学过程中,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青年教师提供“加油站”。
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95项,学校教师教学成绩(2012-2019)位列全国第15名,省属高校第1名。
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第一要素”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把准教育“定盘星”,筑好思政“压舱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
学校领导、专家学者率先垂范,举起课程育人大旗,给本科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积极行动,讲理想、谈信念、树目标、教方法,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牢牢抓住课程育人主阵地,要求所有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引导所有教师都成为学生的“人生领航员”。
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本科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动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助力学生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学校出台《一流本科固本工程实施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合理增加学业“负担”。鼓励教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混合式授课,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专业必修课程加强过程性考核,且占总成绩比重不少于50%。强化各项措施,如开设指纹打卡,定期监测上课缺课人数;鼓励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各学院、各个专业都行动起来,让学生“严起来、紧起来”,树立良好学风。提高毕业标准,建立以学期为单位的毕业审核、学位授予等制度,严把毕业出口关。
学生创新创业掀起“热潮”。政策激励,从人、财、物各方面加大对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资助力度。设立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进一步开放实验室、聘任指导教师、邀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两年来,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近8000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学生授权专利1000余件,科技创新活动在校园中蔚然成风。2018年,山东科技大学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在2015-2019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2位,山东省第1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19》显示,学校位居全国科技创新高校第14名。学生创新项目“浒苔打捞装置”入选教育部“国创计划十周年”全国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涌现出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孙朝阳、陈天祥等优秀学生典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