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示范带头作用,探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聚焦“同心圆”,提升思想引领高度。学校党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落细落实各方责任和具体措施,切实增强各族师生对“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建设,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等形式,依托“桃李大讲坛”“北疆理论风景线”等学习阵地,系统学习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组建专家理论宣讲团和“理论学习轻骑兵”深入基层进行理论宣传,构建校院两级、开放共享的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在北方民族历史文化、古籍文献保护、少数民族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领域开展协同创新研究。不断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实施“旗帜·领航”思政课教学实践改革,打造系列人文通识精品课和2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
营造“同场域”,拓展文化育人宽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方位融入文明校园建设,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把学校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共有家园。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三全育人”的着力点,逐项分解育人各环节的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构建“党委主责、思政主题、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主线、队伍主力、制度关键、服务保障”的工作体系。高扬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月”“点亮信仰、筑梦北疆”“优秀民族经典进校园”等主题活动,打造“草原雄鹰·创新之家”“骏马舞蹈团”等文化育人项目。发挥全国首批文明校园的辐射功能,拓展校史馆、民族博物馆等6个自治区级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面向各族师生、社会公众开展民族文化普及和文明培育活动,年均参观培训达1万人次。
坚持“同频率”,增强舆论宣传力度。依托学校融媒体平台,以“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聚合主流媒体资源,及时传递党和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的亲切关怀,选树宣传各族师生先进典型,营造人人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享受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坚持“端网联动”,做强校园文化阵地的正面舆论引导,综合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电视台、“易班”等融媒体平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以专题报道、宣传海报、视频网文等方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传播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内外联动”,携手主流媒体打好重大主题宣传的主动仗,推出专题报道“温暖瞬间:把总书记和我们的故事讲给你听”、网络思政课“足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大学一周年工作巡礼”等系列宣传报道和新媒体作品54件,点击量超过500万次。坚持“多方联动”,共同奏响祖国北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和谐乐章,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邀请自治区文艺名家联合创作歌曲“祖国草原祝福你”、诗歌“一片草叶上的祝福”等,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
着力“同成长”,展现服务学生温度。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卓越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机制。健全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资助和能力发展体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和关怀。选树宣传各族师生先进典型,开展“尽责圆梦·内大先锋”主题活动,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草原保尔”金海教授、“最美支边人”罗辽复教授等身边榜样。拍摄了《草原明珠》《草原之光》等校史、人文纪录片,讲好各民族师生守望相助、植根北疆、兴学强国的感人故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