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学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全方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努力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党管人才,完善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召开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校领导班子战略研讨会、全校中层干部大会等,系统梳理学校人才工作重点难点,明确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将2021年作为“人才战略年”,召开全校人才工作会议,出台《北京大学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措施》。强化各院系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责任,院系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组建院系人才工作小组,制定院系人才发展战略,明确近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系统开展选才、育才、引才等工作。建立院系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度,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院系年度考核和发展绩效考核。深入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通过组织国情研修、加大优秀教师宣传表彰力度等,引导教师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正确方向。
服务国家战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聚焦国家重点领域、重大科技任务,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研究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科研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立教师规模动态管理机制,统筹考虑各学科发展情况,鼓励院系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可不受年度指标限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急需紧缺高层次特殊人才,设立专门工作小组,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2021年,学校关键基础学科、重要前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等领域全职引进优秀人才近200名。加大青年人才扶持培养力度,完善青年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进一步提高青年人才培养前瞻性、系统性。落实青年人才学术发展指导制度,组织领军人才、资深教师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通过开展各类青年教师培训、学术沙龙、青年教师座谈等活动,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和学术发展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让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探索试行团队负责人制度,给予团队负责人更大自主权,努力培育可持续的重大项目攻关团队。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学科建设经费、博士生招生指标、专职研究人员指标、博士后指标等增量资源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倾斜。加强基础前沿研究领域、人文社科领域人才专项基金长期稳定支持,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各类评估中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充分体现教学质量、教学奖励、精品教材、学生培养等方面成效,做好对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评估。充分尊重不同学科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构建不同导向、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坚决破除“五唯”,努力做到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持续优化“预聘—长聘”制度体系,发挥预聘职位人员中期发展评估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严格长聘职位聘任评估。完善学术评审机制,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充分考察候选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校内外服务情况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按照“九步走”流程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进一步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对于尚未纳入分系列管理的教学科研人员,将其长聘职位聘任评估机会调整为两次。适度增加教学、研究技术系列年度晋升名额,拓宽发展通道,引导教师各展所长、快速成长。
整合优势资源,做好人才服务保障。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提高人才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设立人才工作专项经费,表彰和奖励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健全会议统筹和年度会议计划机制,规范精简会议活动,努力为人才减负松绑。推进实施“引进人才安居工程”,挖掘住房资源,改造教师公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加强对人才的身心健康关爱,发挥学校医疗资源优势,探索为教职员工提供方便快捷优质医疗服务,不断提升人才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挖掘扩展附属学校办学资源,努力满足教师子女基础教育需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来源:(教育部)北京大学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