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抓紧抓实组织领导、课程教学、示范带动、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制机制,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紧握“领导权”,构建联动化工作机制。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学院落实推进”的上下联动工作体系,统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与实施。出台《厦门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工作举措等,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作出系统安排,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要求体现在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推进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各学院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制定本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类分步有序推进。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一级学科为依托,汇聚全校各学科研究力量,深入推动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设立课程思政建设专项经费,已累计投入540余万元,支持开展示范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培训交流等,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抓好“主战场”,建设立体化课程体系。系统梳理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要求,不断优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通识课程为拓展、以实践类课程为补充的“1+3”思政教育体系,促进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融为一体。持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结合鲜活的事例和生动的教学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引领力。分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引导各院系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编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明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写进教学大纲。加强线上线下集体备课,打造“一院一特色”的课程矩阵,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拓宽“主渠道”,打造精品化教学样板。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讲授“开学第一课”,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规划目标;以“四史”学习、“家国情怀”通识课程为发力点,打造“嘉庚精神”“思政对话 百年史光”“认识中国”“匠心筑梦”等系列精品课程,激励学生弘扬光荣传统、争做时代新人。充分利用区域内红色资源,以长征精神等为主题,深入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福建故事”红色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示范工程,立项建设经济学、法学、生态学等10个示范专业,推出188门示范课程,设立25个教学研究项目,实现示范项目学院全覆盖。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力度,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等融媒体传播平台,专题展示20余门示范课程的建设亮点与成效。建设“案例+微课”优质资源库,汇编覆盖12个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案例集,积极推广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带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抓牢“主力军”,建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广覆盖、长链条、多维度的课程思政教师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纳入新进教师培训、骨干教师研修、课程教学创新培训、研究生导师培训等工作,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学习平台,积极开展专题报告、教学沙龙、教研工作坊、教学比赛等各类竞赛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厚植思政育人理念,提升课程思政水平。构建“专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课程思政建设联合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研究院教师与其他学院教师“结对”交流,合力打造示范课堂、优秀案例,携手开展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落实集体教研制度,组织教学课程组加强常态化教学研究,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观摩等。设立教研项目,引导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研究,积极探索不同学科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规律与模式,推动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改革实践成效。
用好“助推器”,完善多样化考核评价。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纳入课程教学评价内容,探索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增值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建立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估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校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首要标准,纳入各教学培养单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每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评估,对课程思政教改成效突出的进行宣传表彰,对成效欠佳的予以督促整改。严格落实党政管理干部听课制度、校院两级督导听课制度,把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纳入听课评教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激励制度,将教师育德意识及能力、参与课程思政教改成效等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评先、选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来源:(教育部)厦门大学“五路并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