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年普通高考第一次英语听说机考将于12月17日举行。眼下距离这次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该如何利用好校内、校外两种不同场景下的“资源”,逐步调试出良好的“耳感”和“口感”状态奔赴考场呢?
珍惜“演练”机会 摸索答题技巧
考前最后一个月这段时间里,考生必需从心理上重视起这次考试,要抓住在每次学校上机练习的机会,把每次练习当作备战演练——不仅要熟悉考试的流程,更要规划好适合自己的答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在说的部分),并在每次的上机练习中进行实践和打磨,以求在最终的正式机考中以最佳状态获得理想成绩。
由于听说机考需要在电脑上答题,与以往从纸质媒介中获取信息不同,考生无法在审题时用笔标注重点信息,因此机考对专注度要求会更高。建议考生可以用手在屏幕上比划重点内容,以提示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有目的地获取信息。在说的考查部分,考生需要规划好每个时间间隙的任务。以作答转述题为例,在播放需要转述的文章之前,系统会有60秒的等待时间,考生应该利用这个时间尽快浏览表格内容,之后依据表格内容,推测出文章的大意以及每条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尽量把表格誊抄到自己的草稿纸上。誊抄的内容主要是表格的形式,以便在听的过程中在相应的地方记录需要补充的信息。在听的过程中,除了要完成听力任务外,考生还需要边听边补充记录细节信息,进一步完善表格内容。系统进行第三遍播放时,考生要关注文本的连贯性,在适当的地方加入连接词,并记录在表格中。系统播放完音频后,会有120秒的准备时间,考生需要自己试着复述一遍,并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和句子的完整性。在朗读环节,考生需要充分利用系统留出的浏览文章的时间和录完音剩余的时间,迅速找到问题的答案并记录在草稿纸上。
巧用碎片时间 多渠道促提升
受高三课时限制,考生上机练习机会有限,因此考生需要利用好自己课下的碎片时间。在校内,主要以练习朗读为主,朗读的材料可以是教材里的文章,也可以找一些非虚构类的短文进行朗读,当然还可以利用笔试部分的阅读回答问题材料进行朗读和回答问题的练习。考生可以找同学结对进行练习,相互评价、纠错,这样不仅可以共享资源,也可以相互督促、共同进步。此外,也需要定期找老师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评价,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发音、断句等方面的不足。离校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听英语新闻、英文故事、英语访谈节目等等,以有趣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听力训练。但听完一定要对听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述,如有不理解的地方要在反复听后对照文本,把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自己发音有问题的词记在笔记本上,以便日后复习。只有确保每一次的听都是有效的语言输入,才可以逐步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及时查漏补缺 调整练习内容
每次练习结束后,考生要尽快分析自己的成绩,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得分率低的题型进行做题步骤的反思及具体语篇的分析。此外,还要及时总结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如:是否哪个时间间隙没有充分利用好、是否忘记在转述文章时添加有效细节信息、是否因为没有添加关联词使文章行文不连贯等等。如果是具体语篇中有些词的发音有问题,或者在朗读中流利度不够等,都需要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当然,不要忘记对自己有进步的题型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判断出自己之前哪些练习有了成效,从而继续坚持。
安排足量模拟 口耳保持敏感
现在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建议考生要制定好学习计划,保证每周至少两套模拟题的训练量(包括在校的上机练习和周末借助手机App进行的练习)。此外,每天有朗读英语的时间和每周两次专门针对听力的训练,以保持自己对英语的“耳感”和“口感”。
随着考期的临近,考生的听说练习频率也需要逐步进行相应的提高。练习需要提高到至少每周三次,保证每周末的自主练习,并提高试题的难度;在保证每天朗读的前提下,提高听力的输入量,将听英语变成课下碎片时间的主要活动。通过持续的练习,考生应该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步骤,做题的自信心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提醒考生注意的是,在按部就班的练习、模拟之余,考生还需要对自己得分率低的题型进行有针对地练习,要特别关注做题技巧,同时也要借助自己的笔记,滚动复习之前常拼写错误或发音错误的单词。总之,通过有计划的复习,会有助于考生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更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