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推动工程类人才培养体系变革,
嫦娥五号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史平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71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薛东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高淑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航空工业计算所副所长张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保障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建成,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任小龙宣读了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文件并代表学校对各理事单位及合作企业的参会表示欢迎,就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帮助、支持表示感谢。
张进成就学校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方案进行了汇报,他从国家战略高度深刻剖析了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的背景,并从国际比较和国内进展等视角解构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演变逻辑和实践路径,重点就学院建设的目标定位、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等关键问题进行介绍。他指出,学校近年来发挥红色基因优势和信息技术特色优势,以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工作为依托,全面深化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汇聚社会资源拓宽度,深挖培养体系求深度,筑建体制机制延长度”三个维度持续深化校企融合,形成了“以产业实际需求为牵引,以联合项目为支撑,校企地多方投入、共同育人”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学院将以“一平台、双主体、三协调”为特色,构建西电“一三一”工程硕博培养新体系。其核心是“思政铸魂,专业强基,实践赋能”;其结构“一三一”,即擦亮一种颜色,传承红色基因,构建三种模式—复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攻关型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史平彦对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星网始终把人才视为引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将立足国家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为牵引,积极推动校企共建产学研高效融合的协作创新平台,共同努力为中国卫星互联网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薛东风表示,集团多年来与西电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高淑明回顾了兵器工业与西电在首届工程硕博士招生培养工作中的合作与对接情况,并表示将发挥校企多维度合作优势,不断开辟新的合作领域,校企深度协同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代表任青锋表示,中国电科与西电的合作源远流长,既有人才培养方面的携手共育,又有
张新亮在总结讲话中对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作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内容,学校在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挂牌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与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携手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培育和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具体行动。
张新亮表示,要从五个关键点着手建好建强卓越工程师学院:一是要充分认识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极端重要性,把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作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奋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关键之举,着力破解制约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难题;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
张新亮强调,卓越工程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他希望参与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好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院士工作室和研发机构等平台,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一流的
张新亮强调,全校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卓越工程师学院高定位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行业特色型高校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电子信息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典范,为国家关键急需领域紧缺人才自主培养做出应有贡献。
参加大会的还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融通
学校简介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近年来,在通信、雷达、微波天线、电子对抗、计算机、电子机械、微电子、网络安全、
建校以来,学校累计为国家输送了32万余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到国家急需重点行业领域就业超过70%,锻造了以“院士校友多、将军校友多、航天总师多、所长总工多、创业英雄多”著称的人才培养“西电现象”,以行业领军人才、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创业先锋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校友,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信息尖兵、强国先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