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考生,随着高考进入倒计时,志愿填报的压力也悄然临近。很多家长在这关键时刻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助力孩子做好志愿规划。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讲讲,在这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熟悉政策,掌握关键信息
高考政策每年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家长们务必密切关注本省的政策变化。比如录取批次的设置、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各批次志愿的填报数量等。这些看似基础的信息,实则对志愿填报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通过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获取最新政策解读。像有的省份今年可能对艺术类招生政策进行了改革,家长若不了解,就可能影响孩子的报考方向。
收集信息,拓宽志愿视野
高校官网与招生章程:各大高校的官网是获取一手信息的重要来源。家长们要引导孩子查看心仪高校的招生章程,里面包含了招生计划、录取规则、专业要求等关键内容。不同高校对单科成绩、体检情况等可能有不同要求,例如一些外语类专业对
参加高校招生咨询会:一些高校会在高考前举办招生咨询会,家长可以陪同孩子前往,与
精准定位,结合成绩与兴趣
成绩定位:参考孩子最近几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结合所在学校、班级的整体情况,预估孩子在高考中的大致水平。例如,如果孩子在年级的排名一直稳定在100名左右,而学校往年这个名次的学生大多能考入一本院校,那么就可以将目标初步锁定在一本层次的高校。
兴趣挖掘: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如果孩子对数字敏感,逻辑思维强,那么数学、金融等相关专业可能比较适合;若孩子喜欢阅读写作,对人文社科感兴趣,则可以考虑
初选志愿,构建合理梯度
筛选院校:根据成绩定位和兴趣方向,初步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院校。可以按照 “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 的原则进行分类。“冲一冲” 的院校可以选择略高于孩子目前成绩水平的高校,但要注意风险;“稳一稳” 的院校则与孩子的成绩较为匹配;“保一保” 的院校要确保孩子能稳稳被录取。
专业选择:在筛选院校的同时,要关注专业的选择。除了考虑兴趣,还要了解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等。一些新兴专业,如
模拟填报,熟悉流程细节
了解填报流程:提前熟悉本省的志愿填报流程,包括填报时间、填报方式、修改志愿的规定等。一般来说,志愿填报是在网上进行,家长要提醒孩子牢记填报时间,避免错过。
进行模拟填报:利用考试院提供的模拟填报系统,让孩子提前演练。在模拟填报过程中,熟悉填报界面的操作,了解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组,如何调整志愿顺序等。通过模拟填报,还能发现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志愿填报不符合逻辑、忘记保存等,及时加以纠正。
如果你不知道适合哪些院校和专业,可使用优志愿【智能填报】功能,一键解决你的志愿填报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