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阿呷以金,女,彝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人, 2002年7月生,共青团员,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康养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2021级专科生。现任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辨社社长,旅游与康养学院21幼儿634班班长、学生会网宣部部长等职务,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江苏省“最美职校生”标兵、江苏省高校团干部思政大比武特等奖、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等荣誉二十余项。
二、突出事迹
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女孩阿呷以金出生在一个淳朴而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朴实的农民工,母亲是传统的彝族妇女。六口之家靠父亲一人做苦力勉强支撑四个孩子的成长。他们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那个贫困的小山村。这也激发了阿呷以金想要走出大山,探索外面世界的渴望。
初心坚守,红色宣讲促融合
黄土垒筑的村小学,一间屋子、两位老师、三个年级,就是四姐弟受教育的唯一资源。阿呷以金三年级时,村里一位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第一次学说真正的普通话。听不懂彝语的支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大山,放声高歌,当情感的共鸣成功逾越语言的鸿沟,让年幼的阿呷以金懵懂地体会到民族一家亲的意义。
大学期间,辅导员老师讲述的“半条被子”“彝海结盟”的故事让阿呷以金深受感动,进一步体会到各民族“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作为学校思政宣讲团成员的她,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结合自身经历和彝族文化,走进班级、团支部、社区、乡村,宣传家乡民族文化、宣讲民族团结思想、分享民族故事,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主题宣讲三十余场。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彩的宣讲,阿呷以金获评2023年江苏省高校团干部思政大比武特等奖,并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做专题分享。
匠心筑梦,励志践行生涯路
凉山州教育发展滞后,阿呷以金从未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培养。因此,阿呷以金毅然选择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立志做一名“大山里的小园丁”,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前沿的育儿理念带回家乡,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够真正实现“幼有所育”。带着这份针对未来职业生涯之路的规划,阿呷以金获评江苏省第十七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特等奖。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阿呷以金坚信,唯有苦练扎实的技能,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每当宿舍同学还在熟睡的时候,她早已踏过满是露水的草坪,走进铺满晨曦的实训室,开启一天的训练之路。两年来,她收获了国家奖学金、江苏省“最美职校生”标兵等荣誉二十余项。
2021年,恰逢常州市一老一小综合体建设计划,作为“小水滴”托育服务队队长的阿呷以金,了解到“谁来带娃”成为了很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难题,她决心用自己的所学所为疏解民生难题。两年多来,阿呷以金带领团队深入社区、托育机构展开调研,开启了托育志愿服务之旅。团队从阵地、资源、体系三个维度打造“幼有优育”托育服务新模式,目前服务项目已拓展至11家社区、4家企业、13家托育机构,服务对象400余人。项目获评江苏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阿呷以金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心系彝乡,感恩回馈志愿红
“大山孕育了生命,更孕育了梦想,歌声可以穿越山峦,未来你们的脚步也可以走的很远。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支教老师的话在阿呷以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自2015年起,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始实施“一村一幼”计划,推动教育精准扶贫,大山中的孩子迎来了教育的曙光,也为阿呷以金走出大山、回报家乡的想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在国家助学政策的帮扶下,阿呷以金深知这份幸福来之不易。“就像曾经帮助过我的支教老师一样,我要把大山外面的美好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
阿呷以金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班级开展资助宣讲、分享励志成才故事等资助主题活动36场,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平台,她带领资助宣讲团的成员走村入户,将资助政策送进四川凉山、云南仙人洞村等三百余户留守儿童家庭和孤儿家庭,在当地开展“资助政策彝乡行”实践活动,建立“助学政策咨询服务点”,为村民解读各阶段的国家助学政策,在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播撒下学好普通话、走出大山、脱离贫困的种子,获评“江苏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称号。
凉山州的孩子生活在纯彝语环境中,以前没有幼教点的时候,孩子要到小学三年级才会听到有生以来的第一句汉语。大学期间,阿呷以金主动报名参加“一村一幼”幼教点的学前儿童推普支教服务。入学三年来,每逢寒暑假,她都会搭上回到凉山的第一班火车,与幼教点的孩子们围在一起分享大山外的趣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家乡的孩子们。长期的相处,她已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期待的“阿呷姐姐”。活动事迹被中国青年网等媒体广泛报道,项目入选“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审核:邢凯岭、戎晓云、李颖、杨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