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关键词
为适应国家文博事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7年我校成立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现已形成了完整的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已连续三年面向全国招生,学源结构合理。
二、数字解读
目前已与通化市博物馆、修正博物馆、高志航纪念馆、张蔚华烈士陵园建立校外专业实践基地4个,已建校内文博实训室1个,在建校内实践基地1个。
专任教师均毕业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古学专业及历史学专业。师资队伍逐渐完善。2019年在首届通化师范学院课堂教学创新比赛中,1人获三等奖;2020年抗“疫”期间在线教学典型案例评选中,1人获校级三等奖。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持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培养热爱文物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和展示、田野考古等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及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在各类博物馆、文物管理研究机构、考古部门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文物事业,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恪守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规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系统掌握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多学科视角下能够应用文物学、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析文博领域的复杂问题并结合创新思维获得有效结论。
(三)具有从事对常见文物进行基本保护和管理、撰写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文本、田野考古发掘及考古资料整理的能力。熟知文博单位的基本职能和全面的操作管理要求,掌握现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理念与方法。
(四)熟悉一门外语,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等,基本能够从外国文献中获取信息。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及较高思想道德修养。
(六)掌握科学锻炼身体基本方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七)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沟通合作知识与技能。
五、学制及授予学位
全日制本科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4-6年内完成学业;对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历史学学学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
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概论、中国古代史、文化遗产学、文物保护学概论、田野考古学、博物馆展览策划与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等。
七、就业去向
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文物管理研究机构、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海关等单位从事文物与博物馆管理及研究工作。
八、专业特色
(一)依托“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A类中国史学科”开设中国高句丽史课程、“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调研与服务实践课程,让学生能够理解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进行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发挥地缘优势,依托通化地区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开设东北抗联史课程、通化地区红色遗址遗迹调查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对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本能力,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博事业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