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力耘论坛(第18期)| 李德文:教师的使命——用灵魂供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 来源:厦门工学院 1708

厦门工学院

「宣传处」出品

编者按:

为了实现学校提出的发展目标,使学生成为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造、融通运用”的人,为了真正走向高阶教学,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特意开设厦门工学院“力耘论坛”,推送师生员工所写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一起研讨办学问题,分享育人经验,交流教学体会。文不局于形式,有新意就好;论不限于长短,有见地即佳。

投稿邮箱:xmgxyxcc@163.com

教师的使命:用灵魂供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在厦门工学院第二届卓越师德建设

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厦门工学院董事长 李德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传承和建设,本次,又特意安排了部分优秀教师在校外举办“卓越师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老师们都很真诚地交流了“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取得了很多经验,育人事迹十分感人,为我们学校今后的育人教学改革提供了启发和借鉴,我代表学校董事会对老师们的辛勤努力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大家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要实现现代化、信息化,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学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我们国家的大学,大部分学校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与企业,培养人才不能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里面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体制、制度、文化、政策、机制等原因。我们大学是国家的教育机构,担当着培养人才振兴国家的使命,我们学校特别是老师们要如何践行使命,做好育人工作,推动和促进教育的转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育要引领社会发展,教师是花园的园丁,学生是花朵,花繁叶茂靠老师栽培,这个价值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想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谈谈我的认识,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领悟天道 珍惜使命

当今,教育功利化思维给教育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教育质量让社会与企业用人单位不满意,造成学生就业困难和薪酬较低的现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反思。功利主义教育是对师德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在错综复杂而又充满诱惑与困惑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保持纯洁而高尚的灵魂显得特别重要。教师的事业目标是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评价师德的标准与价值,是看教师是否把自己生命投入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

(一)修身习德,坚守信仰

既然教育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建立人生的信仰,让自己有价值地活着,活出人生的意义,那么,教师的信仰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信仰,教师信仰的高度、宽度和硬度便十分重要。

其实,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确立宣示了“天道信仰”,几千年来一直潜移默化滋养了国民的精神空间,激励着世世代代的子民。

《礼记·中庸》中也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谓的天命,上天赋予人的就是天性,因循人性而为就是人道,修习人道就是教育

“四书五经”就是在反复阐述天道精神与天人关系,比如:“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生德于予”等,谓之“天人合一”,即天道统一人道,而人道只有效法天道才是正道。“下学而上达”,也意味着天命体现在天道之中,人们可以通过格物致知而上达天道,将这种道义在人世间得到实现,人道就是天道。所以宋代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古代儒家学者的使命,也是我们教师的使命。我们能承担这样的使命,也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二)积极修习,尽人俟命

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就要以天道为信仰,参天地,法天道,积极修习自身德行,尽人事以俟天命

人必须读懂和理解宇宙、自然、天、地,人“实天地之心”,人既在天地之中,就得受影响,那就无时无处不在,也就是人的心智、情感、言语、行为,无一不体现其影响,人乃“有心之器”,有其独立性、适应性、能动性,因此,也要反过来作用于其外部环境的天地,这一天与地之间的相互作用,便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本质上就是天人的互动,天地影响人,人要顺天地而行,也就是不可违背天地之运行规律,了解和掌握己之性,是人与人的和谐共生,而人性于物性,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人与社会、与自然都和谐共生,则可“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至“天地参”,即天地人并立,相与齐的境界,这便实现了“天人合一”

许多事情不是我们的力量可以改变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力量才可能改变,但是,我们应该尽我们的努力,积极修习,尽人为,俟天命。

(三)升华人格,爱从心生

再进一步说,师德修炼的目的是升华人格,而当人格升华之后,我们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就会自然形成,并弥散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之中。

上次我在讲座上讲了“为实现我们的崇高教育理想”的话题,今天我要讲教师的师德提升需要与天地衔接,需要“天道信仰”的支撑,才不会坍塌。特别是在当下精神衰竭、价值荒芜的环境下,更是要呼唤信仰的存在,仰望天空、自强不息、效法大地、厚德载物、与人和谐相处。遵从天地人的精神,让信仰永恒升华,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创新发展,还要经常讲、反复讲,才能让我们把信仰印记在脑子里,融化血液中,践行在行为上。让灵魂、师德清纯地飘逸在大地人间。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用灵魂与天地沟通,人一旦吸纳天地之精华,就会融入世间的人与万物,从而产生直感直觉想象力的第六感观,智慧灵感就会源源不断涌现,爱从心生,从而珍爱人与万物,灵魂、思想、人格得到升华,让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优雅的人、有担当的人、体面的人、伟岸而温暖的人。于是,我们也自然地爱上我们的事业,爱上我们的学生,并且用自己的人格、灵魂去影响我们的学生。

二、传承天道 践行使命

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需要精神文明的维系和安顿,需要在精神文明的引领下有序有需地发展。如果离开精神文明,一味追求经济与物质的快速发展,人就可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碾压和摒弃文明。那样,人们就会欲望丛生、焦虑不堪,生活不但不会平静与幸福,反而会带来掠夺、诈骗、残杀甚至战争的灾难。所以拯救我们的灵魂,传承和弘扬我们的文明,建立人的信仰是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一件事。而大学教育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具体而言,有三个方面:

(一)以价值教育安身立命

我们学校成立国学院,组建专业师资团队,讲授儒家元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王阳明《传习录》五书,将其设计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四年修完。我也倡导我们学校所有老师,包括各种专业老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五书》,常读常新,读懂《五书》,经过系统反复地学习,人能在整体上认识自然,把握世界,认识人生与人性,只有认识自然、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与人性,才能认识自我,寻找自我,超越自我,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变成内在的生命力量,强力而不反。

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道、德”等等,每一个范畴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人类生存的价值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这样的优秀文化照亮了我们的精神空间,形成我们的价值观,教育一代又一代子孙建立人生信仰。真正供养人的生命是灵魂,是思想的滋润,是追求内心的自由,让人建立精神家园,安身立命

(二)以思维教育助力成长

当今盛行的工具化教育,缺乏对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缺乏课堂的思考和思辨能力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学的又专又窄,文理分化严重,思维单向,思维内卷,逻辑思维、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这样,就特别需要培养人格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造精神,既要具有理科严谨的思维,又要有文科的发散思维相融合。学生在做项目、做竞赛、今后做企业、做事业中才能浮想联翩、天马行空、创造奇迹。所以爱因斯坦说,大学教育的目标不在学生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思考。

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想象力可以涵盖一切。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考提问、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应对困难、团队合作、挑战极限、包容失败、应对失败、律己宽人的能力。所以,坚持教育的科学精神,建立思考型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目标。学生是否能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质量的重要标志。

(三)以高阶教学培养能力

办学十多年来,我们厦门工学院一直注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按照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领着学校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巩固和完善改革的成果,发展成果,完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十大能力,由知识为本教育转变为能力为本教育;深化和完善“教育改革”,实现“八项转变”目标;巩固和提升“调结构、促融合、稳规模、提质量”的改革举措;让专业与学科、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融合;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向高阶教学要质量,贯彻落实“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造,融通运用”的高阶教学模式,让学生适应未来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人生将会有无限的可能

三、解惑析疑 完成使命

在今天的教育情势下,我们的大部分教师不得不应付论文、项目、获奖等方面的数量化要求;不得不应对名目繁多的各类竞赛,应对形式化的制度与考核;也不得不在各种事务中疲于奔命,却很难把研究学生、教育学生放在心上,让教与育、教学与实践处于游离或疏远状态。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履行好我们的教育使命,还应该突出地研究学生,为学生析疑解惑

目前,有许多的负面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导向的偏移,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种种困惑和焦虑,形成他们成长的巨大挑战,所以我们老师要高度重视这种情况,要深入学生之中调查研究,及时收集、发现分析、解剖各类问题的共性与个性表现,随时随地采用各种办法经常开展教育、心理辅导和积极投入干预,未雨绸缪,确保每一位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学习。

目前,学生比较多的心理困惑主要有五个方面:

1.学习困惑:一部分学生升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和习惯,跟不上课程的学习,一课跟不上,课课跟不上,甚至挂科,因而迷茫,进而厌学。

中学生大都是采用应试教育、灌输式和填鸭式,做题刷题,考试争分数的学习方式,固化学习,单调乏味,产生厌学情绪,但有老师和家长督促不得不坚持学习。但到了大学后有部分老师仍然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满堂灌,没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吸引学生,学生感到失望又没兴趣,加上老师上完课就走人,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懂学不懂没有人过问关照,从而失去方向和动力,感到迷茫和困惑。

2.家庭困惑:小部分学生因家庭父母离异,或是父母关系紧张,交流不畅,情感受伤,形成家庭关系困惑。

3.职业困惑:一部分学生对目前的专业不感兴趣,或者因为转不到理想的专业而被动学习,对自己的人生迷茫伤感,形成对未来职业的困惑。

4.恋爱困惑:小部分学生谈了恋爱,但经一段时间接触后,感到不适合而分手,情感受到伤害而沉迷不振,甚至会出现自伤的倾向。

5.同学关系困惑:有小部分学生因生活习惯或个性差异,与同学产生矛盾纠纷,从而带来苦恼。

大学是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地方,要转变中学教育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学习,改变教学方法让大学课堂生动有趣,开放活泼,积极向上。在老师指引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勤奋思考的习惯,感到大学学习有趣快乐、有求知欲、有收获,改变他们对大学刻板学习的认识,适应和热爱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我建议学校和老师们要逐渐实现低阶教学向高阶教学模式转变。还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大学生入学教育教学的策略,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帮助学生真正做到三个转变:一是把中学固化学习转变为大学有兴趣的学习;二是把中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大学的自主学习;三是把中学以考分学习为目的转变为动脑动手项目式学习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把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因材施教,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建立任课老师责任制,不让一人落伍,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学融入大学,实现无缝对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确保每一位学生成功毕业。

教育要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目前大部分人都有共识,但在具体的事和人方面的认识和方法还存在差异,有部分老师不够贴心,比较粗糙,效果不够明显。我认为我们应该加深认识,教育的主要重点是研究学生,并且细化到老师所带身边的每一位学生,应多花时间和精力帮助有困难学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的个体,值得老师尊重和关爱,一旦老师的情感发动,学生就会被感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作为人师,师德至上。师德有着深刻的内涵,有着独特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素养,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发现和挖掘。师德是做好教育的基石,卓越师德建设任重道远,永远都在路上。教学生首先是教智慧、教做人,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手把手、心传心,不断熏陶,必成其人。培养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创新创造,造福国家和人类,共同拥抱一个崭新而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编辑 | 陈文婷

责编 | 戴丽欣

审核 | 任 军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