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专业培养方案

|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2277

一、基本情况

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医学的全面进步,使传统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转变。生物学与医学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分子医学为核心,以系统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神经科学、干细胞研究等为引领的新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快速融入医学领域;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生物新材料等领域一路高歌猛进,医学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与此同时,医学研究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经过系统训练、具有扎实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1. 专业历史

自2016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增设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并纳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计划”。2019年该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医学院和致远学院强强联合,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医学研究领域,如恶性肿瘤、脑科学、免疫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培养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能够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生物医学科学家,推进健康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2. 科研平台

医学院学科布局合理、科研实力雄厚,拥有12家附属医院,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项目),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9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等。医学院持续推进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松江研究院、病毒研究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免疫创新治疗研究院、数字医学研究院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在最新学科评估中,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均名列前茅。学院先后获得1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4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9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1项,连续十三年蝉联全国医学院校第一。2022年发表SCI收录论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论文72篇、世界四大权威综合医学杂志(含子刊)论文18篇。医学院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现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0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

3. 师资队伍

医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041人、硕士生导师1287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美国、法国等国家外籍院士17人次,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8人次,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全国优秀教师19人,教育部海外名师2人。王振义院士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4. 共同培养单位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由医学院和致远学院强强联合培养。致远学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于2010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学院面向全校Top10%的理工科学生实施好奇心驱动的“致远荣誉计划”。2015年起,开展致远荣誉课程建设。2016年,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致远创新研究中心(Zhiyuan Innovative Research Center,简称“ZIRC”),打造激发奇思妙想,支持“创意无限、灵感不竭”的交叉学科综合实践平台,营造鼓励“敢想、敢试、敢做”的创新文化氛围。2022年起,探索重构基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物质科学、数据科学、生命科学的融通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宽厚的知识基础、多学科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构建应对未来的知识能力体系。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经过八年的建设,建立了高标准选才鉴才、高浸润育人环境、高融合“医+X”课程、高起点科创平台、高水平国际师资、高规格学业激励以及本博衔接深造等机制,形成了“好奇心与使命驱动、大师孕育大师”为特色的生物医学科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由医学院和致远学院共同完成的《夯实医教协同,综合性大学“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专业立足国情,面向医学未来,致力于将一批今天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不断超越自己、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聚集在一起,勤奋进取,共同超越,造就既具有深厚的数理化功底和现代生命科学知识,又融会贯通医学知识,具备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创新思维、全球视野的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领军人才。

本科阶段毕业时应达到:

(1)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文学、哲学、历史、伦理、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熟悉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生物医学科学相关前沿知识;(3)掌握人体正常生理和疾病状态下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其变化规律;(4)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就;(5)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考能力;(6)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7)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8)具有团队合作及沟通能力;(9)具备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追求真理的独立精神。

博士阶段依托医学院各级各类重大科研创新平台,以及“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导师团队,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世界视野,勇攀世界医学科学高峰、引领人类医学进步的未来科学家。应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基础知识,扎实掌握相应学科方向的专门知识,具备运用必要的科研方法、自主设计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科学创新力和较高职业素养的生物医学科学高端人才。在读期间能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某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1. 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根据学校及学院强基计划招生培养相关规定执行。

2. 本博衔接方法

本专业采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本科毕业后学习成绩优秀的毕业生,经选拔通过可进入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博士阶段主要在本专业继续深造,部分可转至交叉科学领域,如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化学、生物学等。本科阶段,将“致远荣誉计划”博士生导师纳入本专业RBL导师库;同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先修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课程,通过考核后可认定为博士学习阶段学分。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本科阶段:学生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课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且通过答辩,符合学校各项要求,准予毕业,符合《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授予本科学士学位的规定》条件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博士阶段:按照《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依据博士生培养方案,达到学校学术论文要求、通过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无学术诚信问题者,可授予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充分利用医学院的学科优势和致远学院的教育生态,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人格养成为根本,知识探究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的育人理念,通过优化“一制三化”培养模式,注重选才鉴才、使命驱动、大师引领、价值塑造、科学前沿、学科交叉、科教融合、国际交流和学段衔接,构建培养有灵魂的生物医学科学人才成长生态体系(图1),形成我国生物医学科学人才培养的领先范式,并于2022年获教育部批准牵头建设“全国生物医学科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助力健康中国和科技强国战略。

图1 生物医学科学人才成长生态体系

1. 基于好奇心和创新潜质的生源遴选和退出机制

本专业采取本博衔接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位。实行基于好奇心和创新潜质的生源遴选和滚动转入、转出制度,形成同学们竞争向上、追求卓越的学习氛围。毕业后经选拔通过,获得研究生免试推荐后,优先进入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

2. 价值引领、完善人格的全域育人生态体系

以致远书院、思政贯穿和“双师联动”营造思想引领和学业指导的全过程育人环境(表1),着眼于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积极心态等终身发展能力培养。构建贯通古今中外、涵盖文理多学科的通识教育体系,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多元文化认同感。

表1 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全域育人培养体系

3.践行社会责任、使命担当的海内外一流实践基地

依托致远学院独特的育人环境、医学院医学人文氛围以及全国各地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增强社会责任、献身健康中国提供良好的成长生态。重点依托全球健康学院,通过“走进WHO”、“走进一带一路”等社会实践项目,提升学生多元文化适应能力和献身全球健康、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探究重大医学科学问题的使命担当。

4.强化数理化生基础,深化医学科学思维训练体系

培养前期依托致远学院荣誉课程体系,形成强数理、重交叉、大师引领的前期课程;后期依托医学院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新医科”专业课程群,突出人体是一个独特系统的理念,促进学生形成医理、医工、医文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医科”知识体系。通过该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特别是数理逻辑、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5.搭建挑战医学极限的舞台,形成序进跨越相结合创新实践平台

依托致远学院的ZIRC创新研究中心和医学院的医学生创新实践中心激发学生的科研好奇心,培养科研思维;并在医学院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及各系PI实验室开展RBL科研训练和毕业设计,搭建创新能力循序渐进与跨越提升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探究创新能力跨越式发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和实现路径。

6. 建立多元多维的形成性教学评价和质量控制

建立集学习成绩、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要素于一体的“形成性评价”学业评价模式。在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学习汇报等多元评价,在实验课教学中以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等为评价指标,在研究项目和毕业设计中重点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每年举办“医帆启航——生物医学科学创新论坛”,展示学生的创新成果,营造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

7.加强就业引导,建立毕业生终生成长支撑体系

邀请优秀毕业生和行业领袖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形成坚定的行业自信和奋斗决心。优秀毕业生可获免试直升研究生资格,并优先进入交大博士生“致远荣誉计划”。建立“医帆远航”毕业生终生成长支撑体系,持续为毕业生提供科研、教学、职业生涯等各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8. 其他激励机制

生物医学科学(强基计划)专业奖学金资助除国家、上海市以及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各类奖助学金外,本专业特设奖学金包括:

(1)海外课程学习专项奖学金,用于支持学生暑期前往世界知名高校参加课程学习;

(2)海外研修专项奖学金,鼓励强基计划学子以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的形式,前往国际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毕业设计。

五、课程设置

1. 通识教育课程

在第一学年开设数学分析(荣誉)、线性代数(荣誉)、概率论、力学与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微观物质结构与导论、有机化学、学术写作与规范等必修课程,使学生具有坚实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启发学生的学术兴趣,为后期解决生物医学科学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2. 专业教育课程

在二、三学年开设生物化学、细胞学、遗传学、人体结构与功能(荣誉)、疾病学基础(荣誉)、生物医学科学文献导读(荣誉)、临床医学概论等核心整合课程,注重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医学科学思想的渗透,为学生构建综合的生物医学科学知识体系。

3. 特色课程

设置生物医学科学导论、医学系统生物学、概率论、程序设计与算法导论、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等特色必修课以及海外游学、医学前沿(21创新论坛)、高级免疫学、神经生物学、肿瘤生物学、实验室综合安全概论、学术规范与医学伦理学、人工智能与医学、全球健康与全健康、医学传播学、心理健康同伴教育等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知识宽度,提升人文情怀和综合素质。

除与课程相关的物化生实验课程外,在学期间安排数理化生医融通实验课程,如生物信息学与数据科学实验、医学系统生物学融通实验等。在学期间实行“一对一导师制”,由国内外资深导师指导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设置第二~三年级的导师指导下的RBL科研训练和第四学年毕业设计,聚焦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创造者”转变。

六、本培养方案解释权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