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年普通高考招生专业介绍

| 来源:广州理工学院 1857

学院简介

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一所工科学院,开设了多个新工科专业,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学院现下设:智能制造系、电气工程系、机器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4021人。

学院拥有“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研究工程中心”、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园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省级“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学院、省级机器人科产教融合基地,还有2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以及3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机械、电子电气、通信工程、数控加工与金工实践等各类教学实验室48个,实验室总面积7000多平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设备总值约8000多万元。

院的“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有力地支撑了硕士点建设;2022年我校获得广东省“硕士联合培养单位”后,院是学校首批拥有电子信息领域专业硕士点建设立项和联合培养硕士的二级学院,目前已招收两届硕士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校级一流专业;还建设了一批校级一流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和加强内涵建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是省级线上一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是省级线下一流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是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还建有8门校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1门校级应用型课程。

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优化教师团队,引进帽峰学者5人,现有教师13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5人,双师比例71%。另外,机械工程教学团队还获得省级教学团队称号。

近年,学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级教学竞赛奖3项、省级教学竞赛奖5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13项、省级教改项目9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校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项,校级教改项目16项,机器人实验班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

2023学年,院在科研和学科竞赛方面成果丰硕。获广东省教育厅省级教育专项资金(民办教育发展)项目: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资助800万元;目前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研,新签订5万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13项,合同经费230余万元;发表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4部;获得专利授权83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并初步形成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科研体系。学院在省级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基础上,设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电气装备等三个研究所。研究所主任均由“帽峰人才”担任,目前主要承担多功能非线性声波参数检测研究与应用、非均质材料重点设备在线无损智能检测系统研制与分析、特殊用途智能机器人研究、非接触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智能门锁研发、风机智能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家用小型制氧机等应用研究和新产品研发项目。校属企业广州园大智能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将研究所与工程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生产的“四轴机器人及焊接工作站系统”、“六轴机器人及轨迹跟踪工作站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人脸识别闸机系统”等系列产品,行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近年来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优异成绩。在“挑战杯”、“互联网+”、“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各种奖励30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0项,省级竞赛奖项103项;在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21荣获国家级一等奖、在2021中国工程机器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荣获一等奖;2023年在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荣获6项一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0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20项,广东省“攀登计划”重点项目资助1项。

学院采用“六合一”就业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就业质量和薪酬较高,众多毕业生就业于南方电网、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大湾区企业欢迎。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品—八轴联动机器人

各专业介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的工程设计技术能力,能够在广东及大湾区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力电子系统、电气装备、电子线路、自动化控制等领域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证书:电工证、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系统分析、嵌入式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气测量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供变电工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供变电工程设计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企事业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调度、电力营销;机电企业电气控制、继电保护与综合自动化、电机及电气装备控制、智能建筑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制造与营销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23年三峡实习学生参观高压开关站

2、机器人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具备工业机器人机构、电气设计、机器人工作站、自动化生产线设计能力,尤其是具有智能化设计能力,能在大湾区智能装备、机电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机器人维修工证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技术、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系统设计、智能制造概论、人工智能概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机电系统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与生产线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编程控制、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维护运营及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23年学生专业实习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机电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高端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力,能在广东大湾区制造业相关企事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数控车铣工、工业机器人运维、五轴机床操作工等证书。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机电装备、产品的设计、机电产品生产制造;数控机床、五轴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等装备编程控制;智能设备、工业机器人等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产品销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验室

4、智能制造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智能制造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培养具备人工智能思维,具备产品、装备的智能化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设计、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开发及系统集成设计等方面的能力,能在传统机电制造业中从事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管理、智能化改造等工作,成为“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 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智能制造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智能感知与测试技术、智能制造工艺设计、人工智能基础、工业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技术、程序设计语言、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慧工厂与数字挛生技术、智能制造设计课程设计、五轴数控实训、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综合实训、智能装备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专业实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各制造企业中从事产品智能设计、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设计、传统装备智能化改造、智能生产技术管理、智能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广东省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试验台

5、物联网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5G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万物互联、物流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网络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够在信息通信、工业物联网等行业,从事物联网系统规划、设计开发、施工、运行维护和物联网与联接产品、器件等软硬件设计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可考取证书:物联网工程师、嵌入式工程师、通信工程师。

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JaVay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与5G技术等。

就业方向: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工业互联网和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万物互联设计,物联网系统运行、维护、调试和管理;从事智能家居、智能电力、智能安防、智慧城市、智能医疗、智能物流、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的互联技术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物联网沙盘

6、人工智能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基础,培养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智能控制与决策、智能系统分析设计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电子、通信、计算机、信息处理等行业领域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人工智能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智能算法设计、Python语言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数据库与数据智能处理、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智能检测与转换技术、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智能处理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数字挛生技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业、电子、通信、计算机软件、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人工智能应用、模式识别与硬件智能设计、智能软件开发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决策支持、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与华为合作

7、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基本理论和自动控制原理,了解工业过程控制,具备自动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运维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业进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生产制造和信息处理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数学、自动化专业概论、自动控制原理、信息处理技术、工业过程控制、人工智能概论、电机与拖动、嵌入式系统与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工工艺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在制造企业各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和信息处理,包括硬件与软件开发、生产制造等工作,也可以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与佳都公司合作

8、通信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现代通信系统、信息处理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在粤港澳大湾区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与制造、应用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学生,可从事通信设备设计、开发及集成工程相关工作、以及网络运营和维护工作,就业单位可为通信工程及应用等通信技术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

实验室

9、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电子技术和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智能控制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应用、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FPGA开发与应用、通信原理、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与应用。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及嵌入式软件开发、装配调试、检测认证、生产管理、维护维修,以及智能应用系统集成等岗位。

学生课外电子制作大赛实践活动

师资队伍

1.王钦若

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物联网广东平台主任;兼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英国SOE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学校“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实验室、研究团队负责人。

主持国家/省级重点重大项目30余项,国家级教改项目3项;发表与机电控制研究相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5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等奖1项,获科技进步奖9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市级奖5项);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3项。

近年来主要从事机器人柔性控制系统、激光雕刻、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等方向的研究和技术开发。曾到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爱尔兰、丹麦、瑞典、日本、韩国等国家进行过人才合作培养计划交流、学术报告、项目合作等,其中与丹麦奥尔堡大学(Aalborg University)合作实施的PBL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模式被纳入到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专业建设项目及广东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李玉忠

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省级)产业学院和中兴通信产业学院院长、校级“机械工程优势学科”带头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流专业负责人、机器人科产教基地(省级)负责人,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研究分会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曾任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电学院院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组、车辆工程学科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数控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劳动厅技能鉴定专家,《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现代制造工程》杂志编委。2007年南粤优秀教师,曾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参加多项教育部、教育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主要研究方向:虚拟制造、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发表研究论文40多篇,被三大索引收录30多篇。曾到英国、德国、瑞士、俄罗斯等国内外各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3.张炜

教授,博导,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作为学科方向带头人,所带领的团队在“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健康监控与故障诊断”智能感知与检测等方面潜心钻研,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装备应用等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复杂装备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跨尺度损伤表征及性能评估创新团队”获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先后完成国家和军队科研课题40余项,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研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6项,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出版著作8部、主编教材30多套,发表学术文章16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100余篇,获国家、军队发明专利16项,指导毕业研究生30多名。获军队育才奖金奖,2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省优博导师,1次获得军优硕士指导导师,共指导研究生30多人。是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委员会常务理事。

4.王银河

教授,博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复杂网络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带头人,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MR)评论员(140185)。

曾任中国自动化学会TCCT控制理论与应用教育工作组成员,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先后从内蒙古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东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从西北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主要从事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机器人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曾多次受邀到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电子工程系做步行机器人与复杂网络控制等方向的合作研究,也曾到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ISEL)、罗马尼亚克拉约瓦(Craiova)大学等国外大学进行访学交流。

5.孟遂民

教授,硕士生导师,智能制造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省一流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负责人,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评委,国家电网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科研管理先进个人。主持“基于弧垂观测的输电线路覆冰监测技术研究”、“便携式输电线路等值覆冰厚度测量仪器研发”、“大跨越导地线力学特性计算软件开发”等纵横向项目12项,出版教材3部,其中编著的《架空输电线路设计》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核心及EI收录第一作者论文40余篇。“微气象区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覆冰监测综合预警技术及应用”、“深度模拟器” 2项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输电线路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突出行业需求多层次培养高质量电气工程应用型人才”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6.龙士国

教授,博导,广州理工学院帽峰学者,学术带头人,湖南天功测控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席专家,湖南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备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程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第21届、22届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 )学术报告人,东京大学先端科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设计了系列工程声波测试换能器、集成仪器、智能软件等应用于科研与工程建设,如工程声波测井仪、桥梁注浆无损检测仪、声波参数检测仪、工程声波CT仪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7.高虹亮

教授,硕士生导师,督导室主任。长期从事机械工程、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输电线路可靠性理论》等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从事机械设计、机电系统研究,发表论文30多篇。

8.唐露新

教授、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省工程中心主任。曾在国机集团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学院教学督导副主任等职。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机电类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测量控制技术与装备应用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智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无人技术标委会委员、广东省人因工效学标准化委员等。作为访问学者,访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传感器与网络、嵌入式控制技术、检测控制等方面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重大项目20多项及大批企业项目,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2021年主要参与1项国家标准发布。2014年获得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获得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2016年获评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名师。发表科研论文102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0多件,主编《传感与检测技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体腔热灌注治疗》《开启科学之旅》等专著6本。

9.万频

万频,教授,硕士生导师,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智能楼宇及现场总线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有教改论文发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上。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获省高教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电气测试技术》(第4版),参与编写国家规划教材《楼宇智能化技术》。

10.蔡延光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系统建模、控制与优化,智能优化,物联网信息处理与优化控制,大数据管理与分析,物流控制与优化,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电网,智慧医疗。

长期从事自动化、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教学、研究、应用系统开发和项目组织管理工作。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80余项国家、省部委科学基金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横向课题研究,其中主持70多项,主持国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2项、厅级项目8项。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在重要刊物上发表80余篇、40余篇被SCI和EI等收录,申请发明专利90余件、已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获得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历任湖北省学术带头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东风汽车公司学科带头人、东风汽车公司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方十一省电工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系统工程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教育部等的科技评审专家和咨询专家,广东、浙江、江苏、福建、江西、贵州等省的科技评审专家和咨询专家。担任多个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等的审稿人,IEEE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

11.李小雄

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电路》、《发电厂变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水电厂电气部分》、《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公开发表论文25篇,发明专利1项,主编教材2部。获得国家教育部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6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力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