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应用,构建实施TOPCARES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培养指标体系。培养指标体系以培养学生八大核心素养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即“TOPCARES”,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最高的关注”,通过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来创造学生的价值,并通过学生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创造社会的价值。
学校将TOPCARES培养指标体系系统化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面向前沿和应用,构建了能力导向、项目牵引、内容动态更新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以项目为载体贯穿全程的实验、实践、实习、实训,“四实”实践体系;实施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教学、柔性化教学、智慧化教学、混合式教学、双语教学、分级教学;建立了与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智慧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产教融合,注重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基于产业办学优势和地处国家级软件园的区位优势,产教协同育人,精准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育人生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产业紧密联动,根据行业、产业人才需求,设计和实施理论与实践融合、课内与课外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育人,将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项目实践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授课程,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实施“1321”的学期设置
1个学年分为3个学期,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1个集中能力训练的实践学期,理论教学强调“精讲而多练”,实践教学强调“面向行业应用,进阶式实践教学”。同时,学校全部本科专业实施“3+1”教学模式,即前三年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最后一年通过基于企业真实项目的综合实践实训和企业实习,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了一年的“工作经验”。
高度共享企业教育资源
学校与百度、华为、东软、用友等行业领先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作为“辽宁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单位、“大连市高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单位及大连高新区“区校一体化”建设单位,学校系统化整合行业龙头企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实践基地、共建专业实验室、共建工程实践中心、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共建实践实训项目资源库,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
三、激活创客基因,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实施专创融合教育,通过将创新创业能力指标纳入TOPCARES能力指标体系,构建普适性、专业性、运营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与环境平台,完善创新创业支持和保障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更高质量成长。希望学生无论选择创业还是就业,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SOVO-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
2002年成立至今,SOVO累计孵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7900余项,实体公司220余家;
每年开展竞赛、讲座、沙龙等各类文化活动超100场,2002年至今,累计参与学生超15万人次;
2016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7年,学校成功获批全国首批99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9年,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大学科技园,成为省内首家直接通过大学科技园认定的民办高校;
2022年,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并入选WURIRANKING全球创新大学百强,其中“创业精神”类别获全球第35名;
2023年,学校成功获批辽宁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2023年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指数榜”排名全国第二,并再次入选2023WURIRANKING世界创新大学百强,其中“创业精神”类别排名第27名,较去年提升8名。
四、拓展国际化视野与合作途径,实施国际化育人
教育模式与教育标准国际化
创造性提出并构建实施了一体化TOPCARES人才培养模式,借鉴ABET等质量标准,构建了TOPCARES-ABET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于2012年成为CDIO国际合作组织亚洲区域第9所高校。借鉴国际知名大学的教学模式及教务管理系统,逐步开设跨文化及国际交流相关的专业与项目,并不断加大双语课程的建设。
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和资源建设国际化
学校与日本学校法人上田学园大阪综合设计专门学校合作举办高职层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高校联合开展“2+2”“3+1”“3+1+1”“4+2”等多种学历留学项目,以及交换生、短期班、企业实习等各式长、短期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项目;开展电子商务、软件工程等重点专业的面向国外留学生的双证联合学历教育;与国际企业共建实验室、共同开发教育资源。
学校已与英国杜伦大学、萨里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兰卡斯特大学、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韩国建国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研究型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俄罗斯总统直属国民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澳大学、美国福赛大学等110余所国外高校开启了线上交流、短期访学、长期交换、本科双学位、硕士升学等形式多样的校际交流合作。为有志提升自身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的学生开辟了对外交流、出国留学的通道,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留学项目。
师资队伍国际化
通过加大引进外籍教师和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开展师资外语水平培训和考核、与合作院校进行师资互换等措施,多渠道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及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提升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学校长期聘用外籍专家和教师,从事英语、日语、俄语和专业课的教学;邀请国外合作院校和企业学者、高级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各类专业人士为我校师生进行学术讲座。学生通过外语强化训练系统、慕课以及校园网上丰富的课件资源可随时接受听、说、读、写的全方位外语应用能力训练。
学校依托软件园区IT类跨国企业资源优势、学校外语类专业优势等,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数字赋能人才培养,创新智慧化教育模式
学校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聚焦数字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依托数字校园和智慧教学平台,创新教育教学场景,注重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项目库、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等优质立体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学习支持,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内容(4A:Anytime、Anywhere、Anyway、Anycontent),开展柔性化自主学习。大数据赋能教学过程与评价,描绘学生/教师/课程综合数字画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成效,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