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南开大学2024年招生要点

| 来源:南开大学 2915

在南开 实现100%自由选择的成长道路

南开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精心打造“三维融通、五育并举”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招生政策与培养政策改革,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多元优势,不断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和流动性,努力给每一位学生发展“无限可能”,让学生感受“在南开大学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南开大学2024年招生规模保持基本稳定,计划招生4120人,新增数据科学与考古学两个专业投入招生。学校继续施行“科学投放适度大类、一省一策保证志愿”的总体政策,普通类型招生共计18个大类(专业),包括4个高水平重点试验班、1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类)和4个高水平医学类专业。

今年,南开大学继续发力推动招生培养政策改革,推出更具诚意更符合考生利益的政策,概括为“两个100%”完全按意愿选择、“四个全放开”零门槛支持学生成长,让每一位南开学子拥有100%自由选择成长道路的权利。

两个“100%”,第一个是指在录取时志愿填满不重复保证100%进入志愿(体检合格),不调剂,施行“一省一策、一生一策”更大限度保证学生志愿;第二个是指在大类分流时100%按照学生意愿进入类内任何专业,充分尊重学生志趣,完全不参考其他因素。

四个“全放开”——放开选、放开修、放开转、放开保。第一个“放开选”是指二次选拔全放开,在新生入校之初即可不受高考分数、不受科类限制,自由参加二次选拔;第二个“放开修”是指学生在学期间可跨专业选择全校课程,微专业、辅修学位等全放开;第三个“放开转”是指在基本修业年限内转专业全放开,不限门槛不限次数,通过转入考核即可;第四个“放开保”是指学生在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时不限学校不限专业方向均可申请,仅需双向匹配。

两个100%,完全按意愿选择

(一)填满志愿100%不调剂,“一生一策”保志愿

即考生填满专业志愿且不重复,提档后体检合格,保证全部录取到志愿专业中,100%满足考生,保证不调剂。

在录取阶段,实行“一省一策”“一生一策”保志愿政策,统筹招生计划动态调整,增加考生志愿多的专业计划投放量,减少志愿少的专业计划投放量,提升考生志愿满足度。在近年高考录取中,南开大学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近90%,前二专业志愿满足率为96%-97%,前三志愿满足率高达99%。

医学类专业仅录取填报医学类志愿的考生,考生不填报医学类专业不会调剂到医学类专业。将口腔医学、眼视光医学、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填报在第一专业志愿,只要进档后体检合格,保证全部录取到该专业,不受限于在该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

普通批次哲学类专业仅录取填报哲学类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报不会调剂。将哲学类志愿填写在第一专业志愿,只要进档后体检合格,保证全部录取到该专业,不受限于在该省份投放的招生计划。

(二)大类分流100%按照意愿,类内专业任选

南开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政策,在前期探索基础上,今年推出了更为人性化、更符合考生和家长利益的分流政策。2024级新生入校后,在未来进行专业分流时,学生能够100%按照自身意愿选择所在大类内的所有专业,完全尊重学生选择,不参考成绩等其他因素。学校也将通过新生研讨课等形式,帮助学生理性认知学科、认知专业,在尊重志趣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性选择。南开大学努力给所有南开学子创造各种学习和提升机会,促进人人成才。

四个全放开,零门槛支持学生成长

(一)“放开选”——二次选拔全放开,入校即可零门槛选择

南开大学设有近30个拔尖班、复合班、特色班等培养项目,统称“8+4+X”,这些项目通过入校二次选拔面向新生“零门槛”开放(除个别班级有特殊专业要求),新生一入校即可按个人兴趣和能力参加选拔。二次选拔每年提供约1000个名额,选拔成功的学生占报名人数的33%。这一政策施行多年,广受好评,实现了培养项目和学生意愿度双向匹配。

“8”个伯苓班(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平台)。“伯苓班”是南开大学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具体培养单位,设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文学、哲学8个班。伯苓班坚持“严入口、小规模、高水平”的原则,单独建班,培养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伯苓班已有的毕业生,整体深造率接近百分之百。

“4”个定制复合型人才班(授予两个学位)。经管法班(“经济、管理、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试验班”),培养从事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人才。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实验班,被誉为全球范围内人文社科类的顶级专业,主要侧重对“领导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修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3个专业的主要课程。FSE和FAS项目班(非通用语专业与理工类专业、人文社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既有语言优势又有扎实深厚理工类或人文社科类专业基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安全-法学试点班,培养新时代既掌握新兴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又能够独立应用法学知识在交叉应用方向解决相关网络安全问题的国家急需复合型人才。

“X”个新工科、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卡脖子”问题,南开大学持续推动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计算机科学卓越班、人工智能特色班、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班、新能源特色班等。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包括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班、数字金融特色班、数字经济与贸易精英人才特色班、国际会计特色班、城市管理特色班等。

(二)“放开修”——跨专业选择全校课程,微专业辅修学位赋能未来

构建主修-辅修-微专业的交叉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满足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意愿,在放开学生不限专业选修全校课程的基础上,实行辅修制度。学生所在专业为主修专业,可根据自身兴趣再选择一个分属不同本科专业大类的专业作为辅修专业。同时修满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应修学分,并符合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的,可同时获得主修学士学位与辅修学士学位。

微专业项目围绕特定方向、交叉学科领域或相关前沿领域,通过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精准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未来发展赋能,着力学生素养与未来竞争力。

(三)“放开转”——转专业全放开,转出零门槛

南开大学转专业实行“转出零门槛,转入有考核”制度。转专业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无转出人数比例及次数限制,符合教育部与学校关于转专业要求的学生均可申请。同时,进一步弱化转入考核学分绩点等条件限制,支持学生依专业兴趣及自身能力实现学业上的自主选择、多元成长。据统计,南开大学近年来每年转专业成功人数约260人,成功率约70%。

(四)“放开保”——跨校跨专业保研全放开,本研转向不受限

在南开大学,所有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只要通过相关学校、学院的接收考核,就可以跨专业保送至心仪的学校、学科或专业,无任何专业范围限制(教育部有特殊规定的录取类型除外)。南开大学2024届推免生中,50%的学生实现了跨学校或跨专业学科的转变,真正实现“跨校跨专业保研全放开”政策。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南开大学毕业生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深造率居两校接收外校推免学生高校最前列。

“基础+应用”大类 科学组合拒绝“冷热打包”

南开大学多年来持续深化以相近学科为组合的大类招生和培养改革,尊重各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逻辑,建设基础好、起点高的科学化大类,拒绝大类冷热专业打包,强化“基础+应用”的大类培养理念:

理科试验班(数学与大数据):“数学+统计”

工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

理科试验班(物理与光电信息技术工程):“物理+光电、集成电路”

理科试验班(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生物+环境、新材料、制药”

中国语言文学类:“中文+传播、对外汉语”

学生大一在大类中完全接触本学科相关基础,在了解学科、认识专业后再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走向“基础”或“应用”专业,对学生成长成才负责。

中外融汇,智慧赋能

(一)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实施卓越南开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设立国际前沿小学期,开设全英文前沿课程,增设国际学分,建立覆盖校院两级的学生交流、联合培养、实习实训等项目。拓展全球南开国际交流项目,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学生参与国(境)外学习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品质锻造学生全球素养和竞争力。启动“南开—牛津文中奖学金项目”,资助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化学、数学等多个学科优秀南开学子赴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助力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一流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二)立足学科前沿,培养卓越创新能力

推出以提升学术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目标的具有高挑战度的“高阶课程项目”。高阶课程注重本研衔接和研究式、项目式教学,锻炼学生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强化战略科学家人才培养导向,助力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

(三)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2024年,南开大学推出“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为重要抓手,发挥人工智能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为人才培养赋能,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关闭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扫码下载APP

教APP备3100148号

扫码下载APP

实时资讯 互动答疑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