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培根铸魂 名师引领 | 历史文化学院教学名师风采

|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1181

天津师范大学是天津百年师范教育的传承者,天津基础教育文脉发祥地,是天津市唯一面向基础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师范大学。学校教师自觉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教育家精神,切实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本领,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领略他们的风采。

肖立军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肖立军老师为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天津市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民盟天津师范大学主委、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肖立军老师长期承担本科生学科基础课——中国古代史后半段(又称“中国通史”4-2)教学,主讲该课程已坚持35年。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注意在教学适当环节融入学界勤奋严谨的感人事迹、高年级同学考研规划有方及刻苦学习的经验。同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讲话精神,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肖立军老师教学认真,能把教学任务放在工作第一位,年轻时有一次道路拥堵,便扛着28自行车从小桥右侧六七米长的水泥护栏顶上走过,避开了拥堵路段,保证了上课时间。小桥护栏顶部离地面虽仅1米,但是距桥下水面将近3米,当时只想着能按时上课,没考虑危险因素。

多年来每次上课都能认真备课,事先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步骤及讨论的题目。课后作教学记录和总结。课堂教学中穿插讲授学界研究动态、自己的研究心得,引导同学积极思考,注重两性一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并在作业或考核中充分加以体现。

潜心科研。目前已在《史学集刊》《南开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8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其中2021年结项的国家社科项目等级为优秀。曾获得天津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注重教学改革。肖立军老师注意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曾主持并完成天津市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天津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关心学生,注意了解学情。大班授课情况下,尽量多认识课上同学,以便了解同学,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尽量关注到前排、后排及中间座位的同学,调动大家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课前、课间及课后深入到同学们中去,与他们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答疑解惑,给同学以学习或研究方法的引导。

心系专业建设。2019年在担任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期间,积极推动世界史专业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学校和学院支持下,对申报材料反复论证,最终申报获得了批准。随后,作为历史学专业建设负责人,牵头申报天津市教学团队(中国史教学团队)、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获得了批准。

肖立军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生评教成绩很好,同学们认为肖老师学术水平高,“以身作则”,充满“许多正能量的引导”,令学生“受益匪浅”。

陈晨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陈晨,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物馆与艺术鉴藏中心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专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陈晨在读书期间,曾因担任志愿者而与博物馆结缘,于是毕业后选择进入天津博物馆工作,成为一名“国宝守护人”。陈晨在天津博物馆整整工作七年。七年间,他经手鉴定文物十余万件,组织策划展览五十余场。2016年,陈晨调入天津师范大学任教。对于教师这个职业,陈晨虽然是“半路出家”,但曾经在博物馆的实践工作经历却成为了他教学上的最大优势。

作为一名教师,陈晨在教学上取得过一些成绩。2018年,他荣获“天津市第十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成为迄今为止全校唯一的“特等奖”获得者,也因此被天津市教委授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之后,陈晨又先后两次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天津赛区冠军,并被授予“天津青年五四奖章”。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学到专业课程,陈晨制作了一套高品质慕课《古画之美》,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参与学习的人数高达十几万人,位居全国最受欢迎慕课排行榜第三位,被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授予“中国青年好网民”荣誉称号。2023年,陈晨出版专著《如何看懂一座博物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先生亲自作序,多名博物馆馆长倾力推荐,在文博界引起较大的反响。

陈晨不仅在教学科研上成果突出,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文物知识,热爱博物馆,他将自己的文博专业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在天津市津南区策划实施了“家门口的博物馆”公益项目。该项目从2018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被天津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市级优秀服务项目,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六个一批”先进典型。

陈晨是一名高校教师,也是一位文博工作者。他不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尽心竭力,为我国培育专业的文博人才,还用自己的力量来向社会公众宣传博物馆,传播和推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他曾经守护的是国家的文化瑰宝,而现在守护的则是未来的人才栋梁。无论是“国宝守护人”,还是教育工作者,能让更多的人通过文物与博物馆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使命。

张玉兴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张玉兴,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曾获天津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人选,“中国史市级教学优秀团队”骨干成员,韩国成均馆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今注本二十四史·隋书》(全十六册),在《史学月刊》《文史》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2005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开设了6门本科生课程、2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市级、校级各1项,指导的本科生已有十余人考上研究生。作为主要参加人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关注基础教育,参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冀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参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参与天津电视台新闻中心“廉政观察”栏目拍摄。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

图文排版:蔡雨菲 姚悠然

责任编辑:肖卉如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关闭
优志愿 | 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APP 备战高考志愿 !

学业测评 全免费

政策公布 实时提醒

互动社区 专家答疑

扫码下载APP

教APP备3100148号

扫码下载APP

实时资讯 互动答疑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