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最新数据显示,华南理工大学工程学成功迈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成为学校首个、广东唯一进入全球顶尖水平行列的学科,是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进程中取得的重大标志性突破。
工程学领域涵括了学校所有工科,共涉及26个学院29个一级学科,其中主要贡献单位为机汽、化工、电信、电力、自动化、环境、材料、土交等8个学院,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通信工程、能源工程等学科为主要支撑学科。这些学科全部进入了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50,有力支撑了工程学迈入全球顶尖学科行列。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着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多措并举强化学科特色优势,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不断加大对工程学进入ESI前万分之一的谋划和部署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学科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构建一流学科生态
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按照“提升内涵、彰显特色、融合发展”的思路,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特别是抓住部省市校四方共建广州国际校区建设契机,新成立前沿软物质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7个新工科学院,主动布局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等六大未来产业相关的新工科,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交叉学科,自主审核增列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交叉学科,以工为主、理工见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的顶层设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出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意见,依托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打造以学科交叉中心为统揽,交叉研究院为延伸,公共平台为支撑的“1+N+X”矩阵式跨学科协同创新网络。专项投入超20亿元建设战略前沿材料与智造、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微纳电子、生物医学+、电镜中心等五大学科公共平台,重点建设集成电路、超级机器人、战略前沿材料、主动健康、自旋科技、工业软件、乡村振兴、区域国别等交叉学科方向,不断提升对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支撑力。
引育学科一流人才
实施“师资队伍跃升行动”,基于学科发展和人才需求深入推动人才评价与引育工作机制创新,全面推行教师“预聘-长聘”改革,探索以创新价值、能力、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搭建“青年学者—精英学者—杰出学者—卓越学者”人才接续培养育成体系,近年来从海内外高校或科研机构引进优秀人才近230人,新增两院院士4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高层次人才规模相比“双一流”建设之初翻了一番,支撑学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不断夯实。
打造优势学科高峰
深入实施“优势学科攀登行动”,强化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4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引领,全面推进“一院一策”学科建设改革,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投入,着力打造先进材料、绿色造纸、食品生物、绿色化工、智能制造、能源环境、智能建造、经济管理等优势特色学科群。高分子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2个学科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居全球第一,食品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18个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前50,获批国家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学校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能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守民族复兴伟业和教育强国建设初心使命,当好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在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的征程中,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三个有组织”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工科特色优势,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更多高峰学科,加快推动材料学、化学、农业科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万分之一,不断取得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奋力谱写“强国建设,华工何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