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夜话
Ma'anshan Dialogue
一别经年,时光荏苒,
悠悠九十载,杏林满园春。
曾记否?那些年,
马鞍山上的青春足迹
八角池畔的朗朗书声
老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同学的温暖笑容犹在眼前
县后街五十号、安吉路二号,
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也是你永远的港湾
母校九十华诞将至
愿你将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凝练成光影中的惠世故事
纸短情长,期待你的回音
在老地方等你,共绘青春记忆
扎根基层,医德双修
郑景锋
▲校园一角
作为1999届社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转瞬之间,二十五载春秋已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回首往昔,那些在八角池畔静心研读、在马鞍山下放飞梦想、在灯光球场上激扬青春的岁月,依旧清晰如昨,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的专业方向聚焦于乡镇社区,旨在为基层医疗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德化,这个坐落于泉州市最北端的边远县区,我们不仅承载着青春的记忆,更寄托着梦想与追求。初入校园时,杨浪老师以深厚的解剖学知识,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医学殿堂的大门。他年轻时作为知青深入德化乡村,对那里的风土人情怀有深厚情感。他的讲述让我们对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激励我们要刻苦学习,回馈社会。
▲与同乡会合影
在临床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优秀老师。他们不仅在医院担任要职,更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生动的案例融入课堂,使我们在枯燥的医学知识中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特别是内科老师邓少雄,曾亲自带领我们观摩泉州首例心内导管植入术,那份荣幸感和敬畏之心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让我们迅速融入了新的环境。班级和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班会、晚会活动,同乡会也时常安排野炊聚会,热闹非凡。我热爱运动,篮球场上的控卫、排球场上的二传手,都是我挥洒汗水的舞台。班里排球队在校赛中荣获第二名,篮球比赛更是从早打到晚,中午一碗简单的西红柿面汤便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学校女篮在全市中专联赛中屡获冠军,我们男生则成了她们的陪练,虽然经常被“虐”,但那份无奈与欢乐却成为了难忘的回忆。
▲西医40班毕业照
▲西医40班班级照
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老师们用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了责任与担当。
▲毕业证
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德化县美湖乡卫生院。这里距离县城40多公里,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收入微薄,医疗设备匮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主要依靠问诊、查体和经验来判断病情。尽管条件简陋,但当地群众非常淳朴,对我们充满理解和感激。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70多岁的胃出血老人,因交通不便,我徒步5-6公里前往救治,经过两天的精心治疗,老人病情稳定好转,家属非常感激。还有一次,我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位脑血管意外瘫痪患者的急性尿潴留,避免了严重后果,患者家属也特地送来了锦旗。
▲患者家属赠锦旗
在基层工作中,虽然有时会遇到麻烦和困难,但只要我们尽心尽责,就能收获认可和赞赏。随着工作资历的提升,我逐渐得到群众和同事的认可,并从医务科长逐渐晋升为院长助理,再到16年走上领导岗位。在单位负责人的角色中,我积极沟通上级,争取资源,对院区进行改造升级,增加了业务用房,配备了彩超、DR摄影、心电监护、生化检验等设备,使业务收入翻番,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群众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服务群众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我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积极抗疫,并负责戴云山高速服务区核酸采样点的筹建和人员调度工作。在疫情期间,我们确保了采样点24小时运转,为长途货运司机等人员提供便捷服务。所有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工作受到上级的肯定和表扬。
▲疫情防控
▲不断学习
在工作之余,我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学历水平。去年7月,我有幸被调至规模更大的赤水镇卫生院工作,此地毗邻风景如画的九仙山风景名胜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满怀激情,期待与同事们携手并进,共同致力于医院的繁荣发展,为更广泛的群众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至今获得的成绩奖励
▲22年同学聚会
▲泉州医高专王翠玲副书记带队走访优秀校友郑景锋
如今,虽然我们已经各奔前程,但那段在校生活的美好时光却永远铭记在心。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蜕变,更成为了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未来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能不忘初心,继续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时刻铭记母校的培育之恩,衷心祝愿我的母校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医学教育和科研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疗人才,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郑景锋:99届西医40班社区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德化县赤水镇卫生院院长,福建省农村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