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让中国人最骄傲的两座奥运场馆,总工都是他!

| 来源:清华大学 1815

35岁任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总工程师

50岁任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工程总工程师

56岁被授予我国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荣誉

“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在北京这座传奇的“双奥”之城中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校友

2018级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李久林

走出了一条“双奥”总工的传奇之路

要问“双奥”总工是怎样炼成的?

李久林给出了属于他的“标准答案”

敢于“自找麻烦”和“让优秀成为习惯”

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一代清华人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35岁的奥运总工

    遇上世界级工程难题

    “中国第一座非线性建筑”

    “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

    用钢量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

    超大型钢结构体育设施工程”

    2003年

    当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的设计方案横空出世时

    “中国人建不出‘鸟巢’”的质疑声

    也纷至沓来

    对于“鸟巢”的建设者来说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几乎都没有现成的参考答案

    只能依靠自己的科技创新独立解决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35岁的李久林临危受命

    担任“鸟巢”项目的总工程师

    毅然踏上为国“筑巢”的“闯关”之旅

    李久林

    在“鸟巢”施工所必须解决的众多挑战之中

    最为困难的莫过于“鸟巢”的

    选材和材料供应问题

    “鸟巢”颠覆传统建筑理念的

    大跨度空间结构

    令支撑屋盖的24根“V字形”桁架柱

    承受着巨大的应力

    为了确保“鸟巢”能够“稳定站立”

    需要用一种编号为Q460的

    高强度钢做支撑柱

    而在当时

    国内尚未掌握这种钢材的生产技术

    若是从国外进口

    虽然免去了技术创新的投入和风险

    进口钢材价格昂贵且交货期长

    就在所有人举棋不定的关头

    李久林大胆地作出了

    一个“自找麻烦”的决定

    ——主动探索Q460高强度钢的

    国产化方案

    一步到位地解决

    高强度钢材供应的“卡脖子”难题

    李久林(中)在“鸟巢”施工现场

    李久林曾与团队开玩笑说

    “我们本来说要吃豆腐

    最后去研究了种豆子”

    他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带领团队攻坚各个环节的技术难关

    终于找到了Q460高强度钢的合适配方

    建立了一整套

    适用于该钢材的焊接技术参数

    施工中的“鸟巢”

    2006年9月17日

    “鸟巢”钢结构整体卸载圆满成功

    国产Q460高强度钢

    稳稳撑起了“鸟巢”的钢筋铁骨

    奥运工程成为

    不折不扣“中国制造”

    从“鸟巢”开始

    国产Q460高强度钢

    在一系列地标性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使我国建筑用钢及其焊接技术

    由Q345跨越提升到Q460

    实现了从技术空白到世界并跑

    再次挂帅出征

    他为冬奥会“编制天幕”

    如果说“鸟巢”项目施工所取得的各项成绩

    离不开李久林初任奥运工程总工时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那么2018年

    为建好“冰丝带”

    再次挂帅出征的李久林

    与15年前相比则更加游刃有余

    从“被动应战”到“主动求变”

    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和技术积累

    成为他不断攀登、追求卓越的信心源泉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

    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

    “冰丝带”在规划、设计、建造

    运营的全过程中

    坚持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放在首位

    外观灵动柔美的“冰丝带”

    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

    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体育馆

    这种独特的屋面体系

    在节约材料及能耗的同时

    也对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李久林在“冰丝带”馆内

    在李久林看来

    “冰丝带”施工过程中最难的环节

    莫过于用索网“编织”又大又扁的屋面

    用于制造索网的关键材料

    是一种被称为“高钒密闭索”的密闭钢丝绳

    但能生产出这种材料的工厂

    主要集中在欧美

    国内没有先例

    应该选择从国外直接购买材料

    还是尝试自主研发?

    面对与筑造“鸟巢”时相似的问题

    是“匠人”,也是“犟人”的李久林

    时隔15年

    再次做出同样的决定

    “沿用国外技术虽然风险低、压力小

    但成本高,建设周期受制于人

    我们就是要依托北京冬奥场馆建设

    突破技术壁垒

    推动高端材料国产化

    他带领团队在全国范围内

    搜索有能力实现

    高钒密闭索生产的顶级厂家

    联合厂家进行技术攻关

    仅用3个月便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造出了所有指标均满足

    设计规范要求的国产高钒密闭索

    经济、高效、环保地达成了

    建设高质量工程的目标

    现如今

    国产高钒密闭索的价格

    已经降到进口索的1/3

    中国从高钒密闭索的纯粹进口国

    变为高钒密闭索出口国

    “越难越要向前冲”的意志

    驱动李久林再次取得精彩非凡的成就

    在大的舞台上

    展现清华人的风采

    “首先是我们国家的强大

    在很短的时间成功举办了两届奥运会

    另一方面,要让优秀成为习惯

    当机遇来的时候才能成为你

    施展才华的舞台”

    谈及自己能够成为“双奥”总工的原因

    李久林这样总结道

    作为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的首批学员

    李久林将他的导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聂建国

    “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

    不唯他、只唯实”

    的教导铭记在心

    以此作为解决工程真问题的指引

    李久林(右)和导师聂建国院士(左)合影

    对李久林来说

    无论是“鸟巢”还是“冰丝带”

    都是一个不断解题的过程

    土木工程

    不仅要为工程建设探索正确答案

    还要将解题过程做得更好

    做到极致

    在“鸟巢”施工过程中

    为了让工程师们准确把握

    “鸟巢”的复杂结构

    李久林联合清华大学

    研发三维数字模型软件

    将复杂难懂的图纸转化为

    简洁明了的立体模型

    一举开创了我国建筑业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先河

    而在解决“冰丝带”屋面材料难题后

    李久林和团队又攻克

    超大平面多功能速滑冰场建造技术

    以“中国方案”

    在低海拔地区建成了世界最快的冰场

    2022年北京冬奥会14个小项比赛中

    参赛选手们在“冰丝带”赛场上

    共13次刷新奥运会纪录

    其中1次打破世界纪录

    许多选手获得职业生涯中的最好成绩

    李久林参与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

    “奥运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两座奥运场馆建设的重大任务

    是一场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创新接力

    确保李久林能够以优异成绩完成这场接力跑的

    是他在日常工程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沉淀

    从业30年

    主持重大工程数十项

    带领团队首创的诸多工程技术成果

    被广泛应用于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

    百余项国内重点工程

    在白俄罗斯、马尔代夫、巴基斯坦等国家的

    一大批海外工程中大放异彩

    他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省部级和一级学/协会

    科技进步特等奖及一等奖13项

    国际焊接学会(IIW)评价鸟巢为

    “史无前例的大型钢结构焊接奇迹”

    并授予2010年度唯一焊接大奖

    Ugo Guerrera奖

    获评首批北京学者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奥运工程建设特等功臣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劳动模范等

    并于2024年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希望同学们能够仰望星空

    同时也更加脚踏实地

    在大的舞台上展现出清华人的风采

    在勉励后辈的同时

    李久林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长期主义的专注实践、不懈创新

    诠释“大国工匠”的责任与使命

    更多大国重器中

    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

    将继续为你讲述

    ……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统筹|苑洁

    文|王思涵

    视频|视频中心

    素材来源|北京日报光明日报

    科技日报央视网

    视觉设计|贺茂藤

    排版|赵佳

    责编|苑洁

    审核|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在自己研制的飞机上睡着,他说很幸福!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他!清华博士/劳模/工程师/健美达人/跆拳道黑带……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从零起步,他为火箭发射“一键加速”!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工作日 09:00-17:30)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