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需要成为被选召的孩子,因为我有属于自己的冒险。因为有人在绝望中呼唤了我,所以我施予了全力。”
这是我校2019届毕业生张筠英在长达5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后写下的话。
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约为十万分之一,而这个美好的奇迹发生在了张筠英的身上。他作为天津市第373例,我校第4例成功捐献者,为一名血液病患者带去了“生命之光”。
缘起之初
不过一句“我愿意“

张筠英是天津人,2014年9月到我校学习,就读于
2019年7月毕业后,张筠英在天津经营了一家“森toy”中古玩具店,实现了自己上学时把爱好与职业相结合的理想。2023年10月,他收到了来自天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远在上海的一名患者与他初配成功,这距离他登记造血干细胞入库已经过去了9年的时间。
张筠英表示,当时非常激动,幼年时期他就憧憬过成为拯救世界的英雄,长大之后发现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听到配型成功这种堪称奇迹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我愿意!于是,他在与家人沟通完后当天就完成了签字确认,并全力配合后续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缘定之成
你可以是拯救他人的英雄

从签署捐赠同意书,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历时一个月。这一个月内张筠英认真锻炼身体,积极配合天津市红十字会进行体检,血液检测结果为HLA高分辨分型相合,符合捐献条件。11月23日,张筠英生日当天,他入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准备,在打了四天动员针及抽血检测后,于27日下午成功完成了采集,次日清晨出院。
想到对方是一名15岁的少年,正在经历人生极大的挑战,张筠英结合自身的爱好和职业,自制了一份


教育无痕
花开有声

从10年前张孝微同学作为云南省首例跨国无偿捐献者到如今张筠英同学的接续奉献,我校已有4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学校于2021年5月正式成立

部分图片来源:和平区红十字会
供稿:芦雅琪
责编:丁茹懿
一审一校:王园园 龚淳子
二审二校:周晓雯 刘富艳
三审三校:袁雪芦雅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