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贵州省着力打造的“新工科、强工科”专业发展理念,在巩固传统教学理念基础上,吸收“新工科”背景对本专业提出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等要求,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双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强化数字素养课在专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等举措,使学生在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还拥有多学科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同时强化数字素养课在专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学校师生的数字素养能力。
全面促进师生成长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三举措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坚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适应岗位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引进“一课双师”,专业与贵州省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充分、有效的合作,根据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对人才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工智能等课程进行全面的“一课双师”课程改革,通过“双师课堂”的授课形式,让企业专业人士进入课堂、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堂、企业先进技术引领课堂。坚持“新工科”发展理念,进行课程体系全面改革,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注意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模块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物联网技术等课程,使课程体系与新工科理念相契合。在《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核心课中有效融入新兴技术内容。专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推动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
立足教学能力培养,提升师资队伍能力。专业定期举办行业前沿交流讲座,使专业教师在了解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技术、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融合。坚持“1+1+1+N”的教学团队模式,即教学团队中由1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及若干助教组成,通过“传帮带”形式促进年轻教师成长,让教学团队教师由助教成长为讲师,讲师成长为副教授。鼓励年轻教师取得专业相关行业认证或资质,拓展知识范畴,掌握行业应用,并反哺教学。
以学生为核心,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体系建设。随机对教师备课、讲课、作业批改、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进行检查评估,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每学期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议、教师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教学质量评价分析会,总结经验,推广先进成果,查找不足,完善管理。制定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制度,征求用人单位意见,滚动修改教学计划,改革课程体系配置,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完善质量标准和考核体系,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教学依据,保证了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三个举措下,该专业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分数均在95分以上,学生技能证书报考率达80%以上,持证率达60%以上。专业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在教师数量上达30人,在职称结构上教授及副教授7人、讲师2人,在学历结构上老中青教师比例相对合理,全部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且平均年龄约为35岁,目前该专业建设双师型比例已达到95%以上。专业教师团队累计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主持或参与省级及以上研究项目5项,该专业教师葛娅主持《Python程序设计》获得省级金课立项,白圣广指导学生在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国家级三等奖。
图文来源:贵州黔南经济学院官方公众号
编辑:龙雅驰
一审:王韵佳
二审:刘华臻
三审: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