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1月6-7日,北京邮电大学以“数智北邮 新质未来”为主题,召开人才培养大会,着眼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谋划部署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与行动方略,推进人才自主培养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会议系统总结了学校“十四五”以来人才培养成果,深刻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并发布了《北京邮电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十条措施》。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孙芙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肖甫、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刘桂清,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立谦,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王利民出席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学校领导有党委书记续梅,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党委副书记曲昭伟、张建华,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洪祥、苏森、任雄飞,党委副书记马启华,党委常委、副校长黄善国、彭木根。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红斌,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华平等嘉宾。开幕式由彭木根主持。
孙芙蓉在讲话中指出,在各地各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和第二十八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地实施之际,北京邮电大学举办“数智北邮 新质未来”人才培养大会,对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她从强化思想引领,坚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融通线上线下,拓展人才培养的空间阵地;注重以文化人,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加强队伍建设,服务人才培养质效提升四个方面,对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出工作考虑。
肖甫表示,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邮电大学始终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勇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他强调,面对2035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面对研究生教育的新的历史起点,北邮要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一是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二是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学位法的实施为契机,抓好学习贯彻和落实。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提升,为研究生教育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学校不断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已成立由方滨兴院士领衔的研究生“方班”,并产生了广泛的示范作用。方滨兴院士以《方班研讨厅:一种互动式教学的新模式》为题作大会报告。
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依托未来学院设立由张平院士领衔的“PING班”。开幕式上,续梅和张平院士共同为“PING班”揭牌。张平以《PING班:前瞻型工程科学家培养之重地》为题作大会报告。
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促进高校数字教材系统化、规模化建设,学校与高教社举行学科大模型与数字教材建设合作签约仪式。
为深化科教融汇,落实教育部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工作要求,学校与中科院计算所举行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合作签约仪式。
为加强产教融合,凝聚校企智慧,学校与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举行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启动仪式,协同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卓越工程人才。
开幕式上还举行了五个“关键领域前沿交叉实训双创平台”和八个“未来产业数智化实践实训平台”建设责任书签订仪式。
开幕式上对“十四五”以来人才培养先进个人及集体代表进行了表彰。
徐坤以《坚持系统观念深化育人改革不断激发数字经济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活力》为题作了学校人才培养报告,对“十四五”以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分析了做好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机遇,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十条措施》,对新阶段学校人才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
徐坤指出,“十四五”以来,学校聚焦“双一流”建设任务和“123上台阶计划”工作部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牢人才培养核心地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立足学科特色,强化要素协同,加速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为筑牢网络强国建设人才根基贡献了北邮力量。
徐坤立足实际,从国家关键领域战略、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强化交叉融合能力以及智能技术赋能转型这四个维度,剖析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面临的新需求与挑战。他指出,在 “两个大局” 深度交融之际,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关键联结点,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节点,承载着党和国家的重任。如何培育能适应并引领时代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是每位教育者亟待深思的现实课题。这需要我们精准把握“时”与“势”,厘清人才培养改革的现实根源,凭借因时而动、顺势而为的改革理念与实践策略,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自主培养能力。
徐坤指出,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校需秉持“一盘棋”理念,遵循“先立后破”原则,聚焦时代特性,强化前瞻考量、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和系统支撑,努力在突出“育人六性”的探索实践中提升“育人六度”的改革成效。一是要突出育人规划的前瞻性,在更高水平的整体布局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时代精度;二是要突出育人目标的多元性,在更宽领域的知识供给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视野宽度;三是要突出育人主体的协同性,在更大范围的要素汇聚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资源广度;四是要突出育人体系的贯通性,在更长跨度的衔接培养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推进深度;五是要突出育人机制的开放性,在更深层次的数字赋能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转型力度;六是要突出育人文化的引领性,在更具实效的质量保障中提升人才培养改革的育人温度,加快打造彰显“大通信观、大网络观、大数据观、大安全观”育人特质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时代所需的拔尖创新人才。
徐坤从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多元保障四个方面对《人才培养十条》作了解读。他强调,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主动从培养时代新人、服务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从闯出新路子、探出新经验、作出新贡献的使命任务出发,以本次会议精神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加快走出一条具有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特点、特色、特质的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更好服务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续梅在闭幕式总结讲话中指出,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之际,经过系统研究谋划、精心组织召开此次人才培养大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学校是分阶段、分层次地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落地、落细、落实的具体举措。续梅表示,此次会议具有规格高,指导性强;形式多,内容丰富;战线长,讨论热烈的特点,会议的顺利召开凝聚了全校师生的智慧,要认真抓好落实会议精神落实,切实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一是要聚焦核心课题,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要抓牢主渠道,加强思政课建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要奏响主旋律,拓展工作阵地,直面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更加针对性的加强和改进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把思政教育做到每一位学生心坎里。要扛牢主体责任,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
二是要聚焦时代课题,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有家国情怀、有宽厚学识、有创新思维、有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有健康身心的“六有”行业领军人才和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满足国家战略所需和行业发展急需、满足社会需要和家长期待、满足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要聚焦实践课题,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是深化数智赋能,发挥学校特色优势。要响应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巩固深化现有数智育人成果,将数智赋能更深层次贯穿到覆盖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和全场景,合力打造学校数智人才培养多元发展空间。其次是深化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体系。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雁阵式”学科专业布局,超前布局国家战略亟需专业,实现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再次是深化资源整合,凝聚协同育人合力。要将产业实践资源要素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效整合成果、人才、平台、服务等创新资源,在创新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模式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
四是聚焦育人课题,强化教师育人使命。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在长期育人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讲好以北邮“三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故事,在弘扬教育家精神上拿出好的办法举措,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引导教师担当好育人使命。
续梅强调,人才培养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大课题,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各学院要着眼于谋准“工作切口”,谋深“具体路径和创新举措”,以“人才培养十条”为指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落实细则。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推动形成一批有效支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新制度、新机制和新举措,共同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合力推动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更大突破。
会议举行期间,各学院以分组研讨的形式,围绕会议精神学习,“人才培养十条”的工作思考和落实举措展开深度研讨,推动形成共识。闭幕式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全体中层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负责人、学位点负责人、核心课程及课程群负责人、骨干教师和学生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