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 国家航天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这是我国空间科学领域首个国家层面统一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旨在跻身国际前列,成为空间科学强国。
规划提出要:在暗物质与极端宇宙、引力波、原恒星云、系外行星、太阳活动、太阳系和地球系统探测等科学前沿,论证立项5~8项空间科学任务。随着规划的逐步推进与实施,空间科学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那么,培养空间科学领域人才的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哪些学习内容?未来的就业方向又有哪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
空间科学与技术
空间科学与技术是理学门类下的地球物理学类专业,是在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培养能够在航天工程、空间环境、空间探测、空间应用和空间资源开发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
由于空间本身充满了不可预知性,这就使得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体系极为庞大且涉猎广泛。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需要接触众多课程,例如太空探索、地球科学概论、遥感概论、测量与地图学、 城市与区域科学、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结晶学与矿物学等。这些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对学生在物理、地理、化学等科目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要求颇高。适合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热爱空间技术探索研究的学生就读。
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本专业毕业生除大部分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外,其余的主要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航天与通讯和国家机关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高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