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
巧妙融合环境色
在色彩
环境色也不容忽视,它能为画面增添丰富的色彩层次。比如在一个放置在蓝色衬布上的白色石膏像,石膏像的暗部和边缘会受到蓝色衬布环境色的影响,呈现出淡淡的蓝色调。但需要注意的是,环境色的影响要适度,不能盖过固有色,要在保留物体基本色彩特征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环境色,使画面色彩更加和谐、生动。
营造独特氛围
在动笔之前,就要在脑海中构建起整幅画的色调方向。冷色调如蓝色、绿色等,常给人宁静、清凉之感,适合表现夜晚、雪景等场景;暖色调如红色、橙色等,则能传达热烈、温暖的情绪,常用于描绘日出、篝火等画面。
在调色过程中,要大胆尝试突破自己习惯的色调,学习借鉴优秀作品中的色调运用。看到一幅色调明快的风景作品,仔细分析其冷暖色调的搭配比例,以及如何通过色彩渐变来表现空间感和层次感。每次尝试新的色调,都是提升自己色彩感知与运用能力的宝贵机会,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将好的色调运用转化为自己的创作优势。
提升画面明度
高调意味着画面以高明度的浅颜色为主,长调则要求画面中既有低明度的重色,又有中明度和高明度的色彩,且高明度色块占比最多,其次是低明度,最后是中明度。
在一幅以白色花朵为主体的静物画中,白色花朵作为高明度部分占据画面主要位置,通过深色的背景和投影(低明度)以及中等明度的桌面来衬托花朵,使画面层次分明,视觉效果强烈。这种高长调的处理方式区别于传统以素描关系和灯光效果为主的画法,更能突出色彩本身的魅力。
塑造精彩主体物
从造型上,要让物体的轮廓清晰,虚实结合,比如在画一个陶瓷花瓶时,瓶口、瓶颈等关键部位要刻画精细,而远处的瓶身部分可适当虚化,以突出空间感。在色彩上,要丰富其固有色与环境色,在反光和轮廓处添加少许冷色调,增强色彩层次。该重的地方要卡重色调,但要自然融入画面,避免过于突兀。
除了主体物,画面中的其他静物也不能忽视。虽然它们的表现程度可弱于主体物,但也要进行适当塑造,通过物体之间的大小、疏密、色彩对比等关系,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统一,丰富画面的信息量与表现力。
强化主次关系
画面中的虚空间不能抢了主体的风头,其明度和色彩要与画面的主体基调相和谐,并进行弱处理。一般来说,虚空间比如背景部分,要比衬布等主体物体更灰、更淡,通过这种对比来拉开空间,形成画面的进深感。
在画一幅室内场景时,远处的墙壁和角落等虚空间部分,色彩纯度要降低,明度适当减弱,与前景的主体物体形成鲜明对比,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