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那么到底什么是强基计划,它的招生专业有哪些,跟高考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下面就跟小优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即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它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聚焦于数学、物理、
通过选拔出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为国家培养未来在这些关键领域的领军人才。
参与强基计划的院校及招生专业
强基计划的参与高校均为国内顶尖学府,从最初的 36 所 “一流大学” 建设高校,到2022年新增
在招生专业上,除了传统的基础学科专业,如
目前各高校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陆续发布中,关注优志愿公众号,发送【强基计划】获取2025年参与强基计划的39所院校招生简章汇总。
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与入围标准
1、报考流程:
一般来说,每年3月底至4月,各高校会公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考生通过高校指定的网上报名平台进行报名。
5月底前,考生须提交综合素质评价材料。
6月,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高考结束后至7月4日前,各省(区、市)公布高考成绩,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照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组织考核。
7月5日前,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
2、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入围情况主要分几类。对于大多数考生,也就是第一类考生,高考成绩是入围的硬指标,达到高校设定的分数线标准,才有资格进入入围排序。
在“复交南”模式下,只要报名通过审核,考生就自动入围校测,但别高兴太早,后续还得经历初试和复试的层层筛选。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单科“小破格”入围,一些高校规定,如果考生在某一科目(如数学、物理等)成绩极为优秀,即便总分未达到常规入围线,也有机会直接入围校测。例如,
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有哪些?
不同高校针对强基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总结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硕博贯通与学科交叉
1)强基计划采用长周期、个性化培养方案,核心特点包括本硕博衔接,多数高校还实行“3+1+X”培养模式(本科3年+硕士1年+X年博士),即根据学生能力灵活调整学习进度,转段率普遍超90%。
2)交叉学科培养,鼓励学生跨领域研究。例如,复旦历史系强基生可申请芯片、国家安全等工科方向硕士,上海交大物理专业学生可转段至计算机、电子信息等应用领域。
2、导师制与小班化教学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高校单独编班,采用精英化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指导。学校还畅通了学生的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3、动态进出机制
建立“动态进出”机制,定期评估强基学生的学业成绩、
4、科教协同育人
高校还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强基学生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
与普通高考招生的区别
1、选拔定位:普通高考招生面向全体考生,注重学生的综合成绩和整体素质;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 “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更强调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和潜力,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志向。
2、招生专业:普通高考招生专业涵盖广泛,包括各类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强基计划则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
3、录取方式:普通高考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 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尤其是对学生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关注。
4、培养模式:普通高考录取学生按照各高校常规专业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培养路径,助力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深入发展。
最后为了帮助大家科学备考,顺利进入顶尖学府,推荐大学使用优志愿app-【强基专栏】。
提供关于强基计划的最新资讯、深度解析以及实用指南,助力广大考生在强基之路上迈出坚实步伐。有需要的考生家长可千万不要错过!
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