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浏览器版本过低,请您升级浏览器
为了更好的使用优志愿产品,点击下载

谷歌浏览器

360极速浏览器

360安全浏览器

QQ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

全国服务热线:400-181-5008
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
开通VIP

收藏

分享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做好2025届五 年一贯制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 来源: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1810

各办学单位: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5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苏教学函〔2024〕13号)要求,为做好学院五年一贯制高职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促进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就做好学院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就业育人为导向,健全就业工作机制,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确保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实效。

二、工作重点(一)健全就业工作机制

1.加强就业工作机构建设。各办学单位要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各办学单位就业工作人员配备比例不低于毕业年度毕业生500:1,鼓励在系(部)设立专职就业工作人员。

2.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办学单位需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就业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就业工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业辅导员(班主任)等为成员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就业相关工作。

(二)全力拓宽就业渠道

3.大力宣传助企稳岗促就业政策。各办学单位要加大促就业政策宣传解读,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引导毕业生用好“就业创业在江苏”政策计算器相关匹配查询功能,详细了解就业创业政策。配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好就业政策进高校活动,同时向进校招聘用人单位宣传相关鼓励招收高校毕业生的惠企政策,推动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

4.深入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各办学单位要按照“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秋季校园招聘月”安排,持续不断开拓就业岗位。持续深入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调动学校全员力量,用好校友资源优势,密切联系合作企业。2024年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学院平均水平的办学单位,原则上领导班子成员和专业负责人平均每人联系走访用人单位不少于10家。

5.充分用好校园招聘主渠道。结合“服务新质生产力校地强链促就业”主题,鼓励各办学单位联合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开展“百校联动”校园招聘活动,拓展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主动邀请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在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直播带岗等专区,丰富校园招聘活动形式。各办学单位要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窗口期”,组织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6.挖潜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各办学单位要主动服务本地区科技领军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校宣讲,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主动提供多元化就业服务。学院将在省教育厅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稳岗拓岗支持政策,办好“‘百城千校万企’民企高校携手促就业行动”“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汇聚更多岗位资源。

7.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各办学单位要充分挖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就业潜力,引导毕业生发挥专业所长,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创意经济、低空经济等多领域灵活就业,并向毕业生宣传好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向毕业生创业者倾斜,为毕业生创新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

8.配合做好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征兵等工作。各办学单位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参与“西部计划”“乡村振兴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要积极宣传征兵政策,鼓励毕业生参军入伍,支持国防建设。各办学单位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学工、武装、就业、宣传等部门要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把做好高校学生征兵宣传工作,特别是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作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和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

9.利用办学优势助推毕业生就业。充分发挥学院“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优势,各办学单位要加强与各自所在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发挥所在行业优势,积极推进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建设,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鼓励各办学单位与相关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产业园区等建立常态化就业合作,挖掘一批吸纳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优质企业和单位。

(三)强化重点群体帮扶

10.健全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各办学单位要重点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等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建立帮扶台账,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要求,优先提供指导咨询、优先推荐岗位、优先组织培训和就业实习实践。各办学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专任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等落实帮扶责任,与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密切关注就业进展,为每名困难毕业生提供3-5个就业或实习岗位。

11.持续助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服务。配合省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和省职业介绍中心,组织学院各办学单位残疾人毕业生参与2025年春季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技能训练营,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四)优化就业指导服务

12.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各办学单位要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推动把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给予学时学分保障。办好学院第六届规划大赛,引导学院学生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鼓励各办学单位探索将大赛与校园招聘和校企人才供需对接深度融合,引入真实职场环境,结合企业招聘要求优化赛事安排,动员更多用人单位参与大赛,帮助更多毕业生通过参赛提升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定期开展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和就业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按要求组织参加省级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人员水平。

13.切实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办学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宣传引导和审核把关,避免在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出现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和限制性条件。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及早签订就业协议书或劳动(聘用)合同并如实履约。及时发布求职就业预警信息,帮助毕业生防范求职风险,维护毕业生就业权益。

14.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全面落实学院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工作规范、协调、有序开展。各办学单位要熟悉就业协议签订审核流程,指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做好毕业生就业数据报送及审核工作。严格就业推荐表和协议书等就业材料的规范管理,准确把握就业监测指标内涵,审核并及时更新学生就业信息及相关佐证材料。各办学单位要持续提升就业监测工作质量、时效和规范化水平。严格落实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要求,组织开展办学单位自查、校内系(部)互查,学院不定期核查。对违反相关规定的相关人员,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三、工作要求

15.压实工作责任。各办学单位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重要位置,纳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健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指导,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推动逐级压实工作责任。要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常委会重要议题定期研究推进,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调动全校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16.强化工作保障。要按规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四到位”要求,加强就业部门和服务机构工作力量,配齐配强校级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推进校外专家担任兼职就业指导教师的机制建设。加强各类校园招聘活动的安全防范措施,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确保学院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

17.加强权益维护。要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要求,积极营造公平就业环境。配合有关部门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及时处置各类恶意解约等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事件,依法打击招聘欺诈、泄露隐私等涉就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发布招聘求职陷阱提示,加大防电信诈骗宣传,帮助毕业生提升防范就业风险意识。加大校园招聘审核力度,严格规范招聘信息采集,及时清除各类虚假信息。

18.积极开展就业总结宣传。各办学单位要认真总结就业工作中的经验做法,积极宣传就业工作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今后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要运用新闻媒体、微博微信、广播电视等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的关心关爱、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力宣传地方、用人单位和高校全力拓资源、优指导、强帮扶、促就业的举措和成效。

评论
说点什么吧
发布

手机扫一扫下载APP

400-181-5008

优志愿将竭力为您提供帮助

(免长话费 工作日 09:00-17:30)

教APP备3100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