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是这么说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4年,浙江高考拥有自主命题权。
一路走来,转眼9年。她,一直在探索适合的路:平行志愿、分类设置考试科目、部分科目多次考试机会和“三位一体”自主招生。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她也大胆地喊出:加大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招考相对分离。
2013年11月,高考,将从这里,再出发。
我们畅想:今后,学生,将真正拥有课程、考试和学校的选择权;而高校,则真正拥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浙江是这么做的】
选择权多了,压力却未减轻
1977年,我国高考重启。公开数据显示,当年报考人数达570万,录取人数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
2004年,浙江开始本省的高考探索,拥有自主命题权。
2009年,浙江继续阔斧改革。
首先,设置分类考试科目:一类科目组(重点本科批)为“3+X+自选模块”;二类(普通本科批)维持原有“3+X”科目;三类(高职高专批)在保持“3”(语、数、外)的基础上,设技术科目(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与分类测试相对应,实行分类分批划定分数线。
其次,技术和英语听力考试多次考试机会。当时,一年提供两次机会,学生最多可参加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选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小琪,是2009年改革之下的高考生。只是,对她这一届来说,改革来得有点措手不及。准备时间,太短。
“18选6”的自选模块,是什么概念?“18本书,我们每人选其中6本学。考试时,每本书对应一道10分大题。模块,占60分。这18门课,是9门主课的延伸。”小琪解释。
模块选择上,并未划文理界限。只是,在唯分数论的高考之下,极少有人会凭兴趣选择,多数人仍是功利性地选择最易拿分的科目学。
与小琪同届的理科男,就是最好例证。“他对法律与国家政权十分感兴趣,大胆选择了政治。可一模下来,这门课一道10分大题,他只拿了可怜的0分。”应试之下,文科答题都有一套成熟的套路,哪有什么自我观点的发挥。
而多一次的英语听力考试机会,对小琪而言,却是种折磨。“高二,就进入高考的状态,压力好大。”每分必究的高考之下,只要头一次不考满分,多数人一定会去刷分,即便明知极可能考不过前次。
选择权增多了,可压力,却未减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回头去看,“高考唯一的评判标准,正是幕后的主宰。”
读“三位一体班”的比高考班的更喜欢首选专业
2011年,浙江省独具一格地推出“三位一体”招生。
什么是“三位一体”?打破高考的唯一性,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考生的最终成绩。浙江工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试点首推。
杭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三学生尹明,在当年走入杭师大首批“三位一体”招生的面试现场。
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是他的心愿。可是,按模考成绩,他只能刚上一本线。若出现个万一,会与杭师大失之交臂。而“三位一体”的机会,无疑给了他一个转局的大好机会。
面试现场,普通话、粉笔字、才艺表演和对教育理念理解的问答,尹明都十分自信。面试,则作为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尹明的印象中,占比20%)。
当年秋季,他如愿进入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其实,高考还差一本几分。如果没有‘三位一体’,或许,进不了杭师大,当不了老师。”他说。
现在,尹明大三。这3年,大家常会拿“三位一体”班与高考录取班作比较。结果发现,高考班学生转专业的概率更大。“我们班,95%的人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才考的。”尹明说。“三位一体”招生时,就会明确报考专业。
学教育3年,对于高考,较以前,尹明反倒想得更多。“打破只看卷面分数的高考,很有必要。”他认为。
另外,“加入道德分数,一个人有没有做好事,是否为社区服务,十分重要。就如一名教师,若是专业知识强,可不关爱学生,他仍不适合做教师。还可以加入技能部分,生活技能、实践技能等。”总之,每所学校都该有各自多元化的方式,挑选更适合某一专业的学生。
【变革进行时】
高考将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
明年,杭州高级中学的黄嘉程就要高考了。12年的中国式学习,给了她对高考最深切的感受,也给了她对高考最直接的思考。
她“贪心”地设想,“如果,所有的科目都能独立考试就最好了。”她希望,今后,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兴趣选择所学科目,而考试,就只考所选科目。相应地,高校则可根据学生所选科目,挑选符合的学生。
这样,“不仅能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跟以后的大学接轨,选择喜欢的专业。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就业供需和冷热矛盾的现象,也会有所改变。”
小黄的想法能否成为现实?
上周,浙江省教育厅曾开过一个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部会。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表示,“加大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考招制度改革的方向,大致如此: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改革高考录取模式,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增加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权,高校的考试科目选定权和录取的选择权。
关于高考必考选考的方案,明年上半年极有可能明确。不过,改革方案,一定不会影响在读的高中生。
“这个改革方向,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提及。”浙江省教育厅一位工作人员透露。
事实上,多年前,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就已组成专门的高考改革研究团队。“浙江和教育部之间,关于如何对接全国与省的方案,一直都有互动。”他表示。只是,“国家层面还未出台具体方案,浙江无法进一步动作。”
【专家是这样看的】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是核心
高考改革,必须以考试招生分离为核心。如果不推进招考分离,而只是在考试科目、考试形式上做改革调整,将很难打破当前的应试教育体系。
从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来看,虽然再次提到招考相对分离,但是,改革的落脚点,还在考试改革,包括统一考试、减少科目、一年多次考。这些,都是在不改变集中录取制度前提下进行的。
其实,招考相对分离的方法,很简单。
只需把目前已尝试自主招生的90所高校,与集中录取脱钩。自主招生,移到统一高考之后。同时,统一高考的功能从目前的选拔转为评价即可。
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大学可自主提出申请的成绩要求。达到申请成绩要求的考生,就可自主申请若干所高校。大学独立进行录取,每个学生都可获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若操作成熟,可在此基础上,实行一年多次考,最终形成多次考试、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全新的多元评价体系。
这种考试、招生方式,就是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招生的方式,已经运作多年,实践证明并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难题。
评论